十诫

(名数)魏书释道志。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按十诫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畜金银宝。..

法师十德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修行一切功德之愿行,为大法师,能守护如来之法藏,以无量之善巧智慧辩才能为大众演说法,使诸众生得大安乐。具此十德名为法师:一、善知法义,菩萨无..

弟子十德

(名数)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十德。是灌顶具支分之随一也。一、信心,阿阇梨观彼现在之根性或久远之因缘,于此不思议之缘起三种秘密(即三密)诸法便中,直信无疑,能无怖畏,乃堪摄受也。二、..

十虑

(名数)释论所说之十识也。性灵集七曰:十虑心灭休游。

十谛

(术语)十藏所诠之理谓之十谛。法集经曰: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是名十谛。广弘明集序曰:..

十莲华藏世界

(术语)十示满数,无尽为意味。犹言无尽之莲华藏世界也。

十斋

(行事)言每月定十日持八斋戒也。此十斋日出于地藏本愿经,十王经。地藏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曰:复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三十..

十斋日佛

(名数)配于此十斋日之佛菩萨,谓之十斋佛:一日定光佛,八日药师如来,十四日普贤菩萨,十五日阿弥陀如来,十八日观音菩萨,二十三日势至菩萨,二十四日地藏菩萨,二十八日毗卢遮那佛,二十九..

十声一声

(术语)净土门之极意,念声是一,一念之信,即为一遍之声名,故十念一念,谓之十声一声。无量寿经下曰: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观无量寿经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是也。..

十讲

(仪式)无量义经一卷,法华八卷,普贤经一卷共十卷,五日朝夕共讲十座谓之十讲。

十二藏

(杂语)诵千手观音陀罗尼人之功德藏也

十二天供

(修法)此于修大法时多加修之者。见密门杂钞。

十二行相

(名数)四谛各有示动证三行相,合成十二行相。

十二合掌

(仪式)大日经疏十三说十二合掌。

十二因缘

(术语)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p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为辟支佛之观门。说众生涉三世而轮回六道之次第缘起也。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

四种十二因缘

(名数)一、刹那。是于刹那立十二支也。谓刹那之顷由贪行杀,有具十二支者,盖贪是无明,思欲行杀,思是行,了别所杀之人,及其诸境之事,是识,与其识俱之色想行三蕴,是名色,名色是总,六处..

生灭二观

(术语)一、生观,观缘无无明生行,缘行生识,乃至缘生生老死,次第生起之相也。是为流转门。二、灭观。观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次第灭坏之相也。是为还灭门。见四教仪。..

顺逆二观

(术语)一、顺生死观。观有漏业为因,爱取等为缘,感识等乃至老死等生死果之相也。二、逆生死观。观无漏之正慧为因正行为缘,证涅槃果之相也。是亦为流转还灭之二观。见止观五之三。..

十二因缘与四谛

(杂语)若但依生观顺观二者,则十二因缘为苦集之二谛,即无明行爱取有之五支为集谛,余七支为苦谛也。若依生灭二观顺逆二观,则其生顺二观,为苦集之二谛,灭逆二观为道灭之二谛也。..

十二因缘异名

(杂语)一名十二重城。五句章句经曰: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三重棘篱篱之。三重棘篱即三界,又名三世,十二重城即十二因缘也。一名十二率连。增一阿含经四十曰:佛自看比丘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