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

(术语)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三、有几心次第得是菩提心乎?四、此诸心差别之相如何?五、凡经几时得究竟之..

十问讯

(仪式)普同问讯之异名,合掌横竖如画十字,故名。见象器笺十。

十度三行

(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

十界一念

(术语)融通圆门章曰: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此四句一偈总括融通念佛宗之宗意。上二句举所修之法,下二句举所得之益。本宗既以圆融为旨,则十界具一念,一念起十界。十界一..

十界皆成佛

(杂语)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众生成佛。其中佛界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众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

十界能化菩萨

(杂语)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之众生,故云十界能化之菩萨。但十界者乃约其大数言之,其实除佛界其余仅九界也。..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杂语)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体平等,无有差别。观此平等之理谓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十科

(名数)又曰十条,翻译之十科也。

十指

(杂语)以十指配于十波罗蜜十法界等,足十趾亦曰十指。净印法门经曰:于是海意菩萨,承佛教敕,即时于其足十指间,放十千光。

十军

(名数)烦恼为魔军分为十种。智度论十五曰:问曰:何处释烦恼为魔?答如杂宝藏经中,佛说偈语魔言: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第五睡眠军,怖畏为第六,疑为第七军,含..

十甚深

(名数)法界有十种之甚深。

十回向

(名数)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

十乘床

(譬喻)十乘观法。可安住吾等之心。故以坐处喻之。

十乘风

(譬喻)观法之除去迷妄。恰如风之拂尘。故以风喻十乘观法。

十乘观

(名数)乘者,车乘也,三谛之妙观,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

十哲

(名数)罗什三藏门下,生肇融睿四师称为什门之四圣,加入昙影慧严慧观僧 道常道标六师。称为什门之十哲。见释氏稽古略三。

十师

(术语)比丘受具足戒时,三师七证之十师也。

十家

(名数)判释释迦一代教相之十家也。

十恩

(名数)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于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

十恼乱

(名数)修行安乐者应离十种之恼乱:一、豪势,国王王子等也。二、邪人法,外道之法也。三、凶戏,凶恶之游戏也。四、旃陀罗,从事屠杀等之贼种也。五、二乘,小心自调之行人也。六、不男,五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