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相见道

(术语)谓真见道之后,更发后得智,以三心观二空之理之位也。

三止

(名数)台家对于三观而立三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于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系缘守境止。..

三止三请

(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三止三请,佛遂容第三请,广说妙法。谓之三止三请。..

三支

(名数)因明之宗与因及喻,曰三支。宗者,所立之义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异之二,存宗因二义之喻法为同喻,无宗因二义之喻法为异喻:声为无常,以所作性故,如..

三支比量

(术语)因明法也。以宗因喻之三分立比量也。比量者以因喻之二者,比知宗义也。

三日斋

(仪式)谓人死后三日,请僧设斋食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由此斋见焰魔王可免罪之义)。

三日耳聋

(杂语)五灯会元曰:怀海禅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

三水

(名数)一、时水,从明相现至午时间得随意饮用之水也。二、非时水,过午后得饮用之净水也。三、独用水,不论时得用之洗净用水也。说见受用三水要行法。..

三火

(譬喻)三毒之火。即贪瞋痴也。宝积经九十六曰:我见诸众生,三火所热恼。归敬仪中曰:有将崩朽宅,三火恒然。

三匝

(仪式)为恭敬所尊而右绕三匝者,乃表仰望之至诚也。

十护

(名数)十大明王之护法神也。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曰:所谓毗首羯摩、劫毗罗、法护、眉目、广目、护军、珠贤、满贤、持明、阿吒缚俱。..

十罗刹女

(名数)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一、蓝婆,正法华谓之结缚。能系缚众生而杀害之,故名结缚。若从于归佛之后,则缚烦恼之贼。二、毗蓝婆,正法华谓之离结。即结缚人,或脱离之而得自在,故名离缚。..

十罗刹女神本地

(杂语)有三说。妙法莲华三昧三昧耶秘密三摩耶经曰:金刚萨埵白世尊言:十罗刹女等本源云何?遮那答言:十罗刹女,本有三觉,一等觉二妙觉三本觉。已下依经意图示之。..

十缠

(名数)有十种之妄惑,缠缚众生,不使出生死,不使证涅槃,故名十缠: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悔、六睡眠、七掉举、八昏沉、九瞋忿十覆也。见智度论七,俱舍论二十一。..

(术语)悟真理谓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为入。【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众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

入大乘论

(书名)二卷。坚意菩萨造,北凉道秦译。由义品,入摩诃衍品,议论空品,顺修诸行品之四品而成,大乘教之概论也。

入不二门

(术语)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所说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明理体之无异无别也。此不二之义为法界中之一门,故名为门,通入此不二之法门,谓之入不二门。大乘义章一曰:不二者无异之谓,即是经中..

入山学道

(术语)世尊出家后六年之苦行也。无量寿经上曰:弃国财位,入山学道。(中略)端坐树下,勤苦六年。普贤菩萨证明功德经曰:于檀德山苦行六年。此为八相之一。..

入支

(杂名)玄应音义曰:此外道瓶,圆如瓠,无足,以三杖交之支举于瓶也。诸经中或言执三奇立距,或言三叉立距,皆是也。论文作鈘,非也。..

入心

(术语)三乘行位之地,每地分入住出三位,初入其地时,谓之入心。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