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王经

(经名)一卷,失译。夫延国王普达,命卖一切之头,人无卖者,因劝人生信心,佛说王之夙缘。

普尔

(地名)西域记地理考证曰:印度称城为普尔。或作波尔,或作婆耳,或作不耳,或作波罗,或作补罗,或作波里,或作波力,或作普力,又作古耳、土耳、各耳。..

普说

(杂语)禅家之说法也,普说者,普说正法开宗众之意。象器笺十一曰:旧说曰:普说即升座也。上堂亦升座也。但普说不炷祝香、不搭法衣,以为异。自真净始,三佛亦行之,到大慧方盛,普说须是知见..

普贤

(菩萨)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遍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三昧般若一双也。..

密教普贤

(菩萨)有二体:一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一为大日眷属中之上首,是与显教之普贤菩萨同体。在金刚界者为贤劫十六尊中,第十六主释迦本有之智之大菩萨,以对文殊之修生智德。因之虽与文..

普贤十愿

(名数)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

普贤愿海

(杂语)指上之十愿而云。此十愿为代表一切菩萨之行愿者,故总谓其他菩萨之发心修行,入于普贤愿海云。无量寿经上曰: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往生要集上本曰:闻一实道。入普贤之愿海。华严经一曰:..

三种普贤

(名数)一实相普贤,本地之理体也。二究竟普贤,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觉也。三贤现普贤,显教法华经所说由东方宝威德王佛国来至之普贤,又密教大日如来之补处菩萨是也。如显教以弥勒为释迦..

普贤跏

(术语)半跏也。时处念诵仪轨曰:或作普贤跏,左掌承右腿,右趺镇左 ,普贤跏乃成。然依普贤金刚萨埵仪轨,则半跏之外有普贤跏,曰:端身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普贤跏,或随意坐。梵Bhadrā..

普贤经

(经名)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说修法华三昧之法,故天台以之为法华之结经。于法华三十讲之末日讲之。

普贤德

(术语)菩萨以慈悲普济度一切众生也。即言众生化益之行德。

普贤讲

(术语)讲赞普贤菩萨功德之法会也。常于法华三昧堂行之。以法华三昧道场,普贤菩萨示现为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所说故也。

普贤三昧

(术语)普贤菩萨之修法也,有显密二法,显教即普贤观经所说,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观诸法实相之理,忏悔六根之罪障也,又云法华三昧。成此三昧,则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示现于道场。密教即普贤金..

普庵

(人名)禅林或安普庵像于佛殿背后,普庵为临济十二世之孙,牧庵忠禅师之法嗣,名印肃,号普庵,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初,师振化于袁洲之南泉山,道场之盛甲于天下,没后有灵,凡有祷者,其应如..

普贤如来

(佛名)在金刚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来,或以名因位之普贤菩萨。名大日者,依于大日普贤证成善愿行之义。名为普贤如来又名普贤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义,则三十七尊总称为普贤如来也。日本安然之..

普贤延命

(菩萨)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向普贤菩萨祈祷延命之法,谓之普贤延命。凡延名之修法有二种:一普贤延命,二延命菩萨,延命菩萨即金刚萨埵也。..

普贤菩萨

(菩萨)又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同一体也,

普贤金刚手

(菩萨)普贤菩萨即金刚手,约智而云普贤,约理而云金刚手。

普贤三昧耶印

(印相)是普贤如来(即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印也。瑜祇经曰:普贤三昧耶,屈进力(左右头指)如钩,檀慧(左右小指)禅智(左右大指)合,是名彼大印。是外五股印也。..

普贤示现之所

(传说)宋范成大吴船录曰:泊嘉州单骑入峨眉,小峨中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至三千铁佛殿云,普贤居此山,有三千徒众共住,故作此佛,冶铸甚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