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王

(人名)智度论四曰须陀须摩王。仁王经下云普明王。为鹿足王所捉,请七日之命归国,至期以持不妄语戒故,以身就死。止观一曰:药王烧手,普明刎颈。观音玄义下曰:如须摩提王,以身就死,持不妄..

普陀

(地名)山名。在浙江定海县东海中,梵名补陀洛迦,华言小白华也,亦名补陀山,又名梅岑山。相传以梅福名,山有大寺,僧徒争往朝礼。气候温和,风景奇特,西人之旅吾国者,多避暑于此。..

普陀洛伽山

(地名)即普陀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一名补陀,华严经又称补怛洛伽山,盖梵名也。犹华言小白华云,乃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传记称东洋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在今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

普雨法雨

(譬喻)普雨法雨,润诸草木,譬佛之说法为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唯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

普度

(杂语)广行剃度也。宋史,尝劝上于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

普茶

(仪式)广飨一般大众以茶也。

普渡众生

(术语)佛谓视众生在世,营营扰扰,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济之,使登彼岸也。

普现色身

(术语)如观音现三十三身,佛菩萨普示现种种之身,济度众生也。大日经疏二曰:当念我当得门证自然之慧然后普现色身而演说之。法华经科注八曰:普现色身形无定准,不可牛羊眼看,不可以凡愚识度..

普现色身三昧

(术语)菩萨得此三昧,则得现种种色身化益众生,故名普现色身三昧。如妙音观音之现诸身,即依此三昧之力用。法华经名曰现一切色身三昧。同经妙音菩萨品曰: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菩萨,深种..

普现如来

(佛名)又曰普见如来。文殊菩萨当来成佛之号也。

普通吉祥印

(印相)以空水二指(第一指第四指)头相捻,余三指皆舒散。以此印加持诸物,及其坛中一切供养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也。见义释十一。..

普眼

(术语)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同十曰: 以此普眼而观众生,故名观自在者。【又】一具..

普眼三昧门

(术语)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诸大众曰普门大众,观此普门大众于一心,谓之普眼三昧门。大日经疏六曰:若总观如是普门大众,一心住缘而不驰散,即是普眼三昧门。亦名普门世界三昧门。..

普莎诃

(杂语)译曰吉祥。俱舍论三十曰:如药事成能除痼痾,诳医矫说普莎诃言。同光记曰:普莎诃,此云吉祥。梵Puṣyaka。

普庄严童子

(术语)华严宗所谈四胜身成佛之一人。过去有王,名爱见善慧(新经曰喜见善慧),其第二王子名普庄严童子(新经曰大威光太子),以三生中解行生之胜身,于解行生之终心入果海。见旧经四、新经十..

普等三昧

(术语)普者普遍,等者齐等也,住此三昧则普见一切诸佛,故名普等三昧。无量寿经上曰: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悲华经谓之遍至三昧,分陀利经谓之普至三昧..

普悲观音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两手覆于衣垂于前,立丘上之相。

普为乘教

(术语)即法相宗也。详名曰普为一切乘教。谓与利益于五乘即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全体之教也。盖法相宗立五性各别,虽主张成佛不成佛,而各授相应之利益,故有此名。..

普遍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

普想观

(术语)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之第十二观。为普观想佛身佛土之观法,故谓之普想观。经曰:是名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