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界

(术语)佛所证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证真觉智无不了知。

清净法眼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清净觉相

(术语)本觉之真相也,正觉之体离染污,故云清净。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本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清净觉海

(譬喻)清净之本觉,深广如海也。圆觉经曰: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清净业处

(术语)净妙之佛土,为以纯善之业因而生之处,故名为清净业处。观无量寿经曰: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同慧远疏曰:净妙佛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

清净光明身

(术语)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法华经法师品曰: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我者释尊也。..

清净持戒印

(印相)是持戒清净之印。通常之佛部三昧耶印出观自在菩萨怛缚多唎随心陀罗尼经。

清净解脱三昧

(术语)所住之三昧,无垢清净,离一切之系缚而自在,名曰清净解脱三昧。无量寿经上曰: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清净毗尼方广经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文殊与寂调伏音天子问答第一义谛,又问答声闻菩萨之律行不同及种种之法门,因明菩萨住于五无间业而成无上道。..

清梵

(杂语)谓释氏诵经声也。王僧孺文曰:清梵含吐,一唱三叹,密义抑扬,连环不辍。

清规

(书名)唐德宗元和年中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之规式,谓之清规,即百丈清规也。后称曰古清规。其后一家之祖师各应时处而制寺规,皆谓之清规。清规者,清净之仪轨也,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

清扬

(杂语)妙声清净,音响远扬也。无量寿经上曰: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扬哀亮,微妙和雅。

清课

(杂语)谓释家日行之课程也。邓渼诗曰:蒲团清课后,纨扇艳歌中。

清堕

(术语)小乘之阿罗汉误解清净涅槃遂堕于偏空,谓之清堕。祖英集曰:若不见,鹫峰胜集,百万茫茫等闲过,怀衲之外皆清堕。

清辩

(人名)梵名婆毗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之有宗而立空宗,是在印度为空有二宗诤论之嚆矢。西域记..

清斋

(术语)清净之持斋也。由下午至明旦不食,谓之斋。【又】释氏要览下曰:今民俗以辰刻饮一杯水,终日不食,云清斋。【又】谓茹素戒荤也。王维诗曰:松下清斋折露葵。【又】(杂名)楞严经曰:我..

净人

(杂名)奉侍比丘僧之俗人也。其人解比丘之净语,故称曰净人。比丘之指命,总顺戒律之作法,故谓之净语。资持记中三之一曰:知属前人,净在此人,由解斯义,故号净人。..

净口业真言

(真言)即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十四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诵此真言者,一切口业悉皆清净。不诵真言,以恒河水漱,亦不净也。..

净土

(界名)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梁译之摄论八曰: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净土。大乘义章十九曰: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

生净土法八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