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受

(术语)大乘之受戒有二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谓之别受。别解脱戒者,三聚净戒第一摄律仪戒之一分也。通受者不必要限于现前之师,于佛前自誓,感好相随而得戒。别受之法,必具三..

通两肩法

(术语)略云通肩,又云通披。着袈裟对于偏袒右肩而通两肩着之也。偏袒右肩者,恭敬之相,通肩者,福田之相。故比丘出而乞食必作通肩之仪。..

通念佛

(术语)对于别念佛而言。通三世诸佛之名号而称之也。

通前藏教

(术语)谓通教共通于前之藏教也。即于此教钝根之菩萨,虽观无生四谛而但证偏空之理故也。

通后别圆

(术语)通教共通于后之别教,圆教也。于此教利根之菩萨别圆二教之人证同样中道之理故也。

通教

(术语)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说万法当体即空无生无灭(当体即空无实生实灭)之理,为使二乘及钝根之菩萨得但空之证,使利根之菩萨得不但空即中道之证而施设之三乘教也。不要断灭万法,说万..

三通

(术语)通教之通有三种之别:一因果俱通,三乘同依于体空无生之理(是因通),而断惑证理(是果通)是三乘共学之义。通教之当分也。二因通果非通,是就三乘中之菩萨而分别之,通教之菩萨,有利..

通途

(术语)谓通常之法也。观音义疏上曰:此乃通途商略。因明义断曰:此解虽然未是通途。

通偈

(术语)不论经之长行与偈颂但数文字至三十二字者谓之通偈。是数经之法也。百论疏上曰:偈有二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

通惑

(术语)天台所立五惑中,见思之惑名为通惑,尘沙无明之二名为别惑。以见思为通于三乘而断之惑故也。四教仪曰:集谛者即见思惑,(中略)又云通惑。..

通达

(术语)通于事理而无壅也。金刚经曰: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下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通达心

(术语)具云通达菩提心。五相成身之第一。初蒙阿阇梨之开示而达菩提之理,修心月轮观法之位也。

通达位

(术语)法相宗所立五位之一。菩萨竣一阿僧祇劫之行,始登初地之位,通达少分二无我理之位也。是谓之菩萨之见道。唯识论九曰: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三藏法数二十一曰:初地菩萨,体会真如..

通会

(术语)法门之相违,融通和会也。五教章上曰:各依教闻宗,务存通会。

通论家

(术语)通释无著摄大乘论之教家也。

通慧

(术语)神通与智慧。又诸神通以慧为体,故云通慧,通即慧也。俱舍论二十七曰:如是六通解脱道摄。慧为自性。无量寿经上曰:诸通慧声。..

通霄路

(术语)通天之路也。五灯会元七(太原孚章)曰:鼓山赴大王请,雪峰门送。(中略)趁至中路,便问师兄向什么处?山曰:九重城里去。师曰:忽遇三军围绕时如何?山曰:他宗自有通霄路。..

通覆

(术语)谓白事而通达其志也。小补疑会曰:覆,通作复。复,房六切。白也。

造寺坚固

(术语)五个五百年中,第四五百年为末法之初,虽为无行证之时,然为结善缘盛立寺塔者多之时代也。

造作魔

(异类)好土功,好战斗等,总为无事平稳之害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