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若有

(公案)僧问古德: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体界;去此二途,请师速道。见会元十七,葛藤集下。

一法身

(术语)一个之法身。华严经十三曰: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

一法印

(术语)对小乘之三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

一法句

(术语)谓一法也。句为章句之义。即谓绝待无为清净之法身也。天亲之净土论,分极乐国土之庄严功德为十七句,如来之庄严功德为八句,菩萨之庄严功德为四句,总为三种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

一法界

(术语)真如之理体也。界,为所依及所因之义。真如为生圣法之所依所因,故曰法界。唯一无二,故名一也。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义记中本曰: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为一..

一法界心

(术语)超绝有无而离差别之心。二教论上曰: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

一味

(术语)如来之教法,譬如甘味。教法之理趣,唯一无二。故名一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名为一味。深密经四曰: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三藏法数四曰:一..

一味禅

(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玡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云: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

一味泻瓶

(术语)又曰泻瓶。一瓶之水泻于他瓶毫无余杂遗漏,以譬师资相承无遗余也。八宗纲要上曰:佛灭百年写瓶无遗。

一味蕴

(术语)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于经量部为轮回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

一刹

(术语)Kṣetra,一国土也。刹,掣多罗之略名。译作土田。一佛济度之境,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刹。见名义集七。

一刹那

(术语)Kṣaṇa,谓时之极少。曰一刹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仁王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为一刹那量,众缘和合,法得自..

一盲引众盲

(譬喻)无门关曰:拼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

一门

(譬喻)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

一门普门

(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

一空

(术语)三藏法数四曰: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寂调音所问经五曰: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

一空一切空

(杂语)空假中三观中,空不唯为空之一,假中皆为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一周忌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

一明

(术语)一陀罗尼也。明为真言陀罗尼之异名。此从佛口所出之陀罗尼,犹佛身所出之光明。故以为名。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

一雨

(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法华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