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三三昧门

即密教之三解脱门,亦即行者于行法之初、中、后作此观。三三昧为吽字之三摩地,其吽字具有三解脱之德。据大日经疏卷九所载,真言以最后吽(,hūj)字为体,具足三密解脱门。谓吽字上有空点,即..

密教五大

即相对于显教所诠释五大为有为无常之法;于密教则以五大为诸法之本体所立之法,系如来之三昧耶身。三昧耶,为本誓、标帜之义;即以地、水等五大标帜法身如来无相三密之妙境界内容,以及法身之本..

密教四波罗夷

一般比丘戒有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四波罗夷罪;于密教则就佛性三昧耶戒,别立四种重禁。即:(一)不舍正法戒,如来之一切圣教皆当修行。(二)不舍离菩提心戒,菩提心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

密教四无量观

四无量观,又作四无量心观。即真言行者观想佛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跏趺坐,令身心端正,结弥陀定印而观之。据千手千眼仪轨经卷上载:(一)慈无量观,为东方普贤菩萨之三摩地。行者住于慈..

密教法器

所谓法器,乃佛教中修道或法会时之资具,包括供具与用具。西藏密乘特色之一,即为其特重繁复之仪轨与特定之法器。其法器之来源,主要是晚期印度佛教吸收印度教中可取之物而传入西藏,并融合部分..

密教美术

密教特有之美术。密教向以本尊之修法为重点,在造像与绘画方面依据仪轨而有特殊之规定,故应修法之需要,于佛像、法器、曼荼罗等方面之美术表现,最具特色。佛像因受印度教多神崇拜之影响,遂使..

密教忏法

即密教所行忏悔礼佛法。有胎藏、金刚等二种法,胎藏界之忏法为九方便,金刚界之忏法为五悔。 胎藏界之九方便,系依印明结诵等方便力,真实成就之九种事,或谓此九种为所修法之前的方便。九方便..

密庵和尚语录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编录乾明禅院、太平兴国禅..

密云禅师语录

凡十三卷。明代密云圆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编。明代刊行。内容即:卷一至卷四为上堂语,卷五为上堂开示、小参等,卷六为问答机缘,卷七勘辨机缘、法语、书问(上),卷八书问(下),卷..

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之意趣。盖佛之真意与众生所理解者不同,故称为密。此即言,即使详细说明,众生亦难以理解测知佛真实之意,故佛所说者,皆为方便教说。此外,指密意方便教,乃对显了真实..

密义

指深奥秘密之义理。首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六中):“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p4494

密号

(一)即不能以表面文字通解所隐含之真义之语。如比喻山有净菩提心不动转之义,或比喻地有穿无明住地且去妄想心垢之义。此二种深义,非常情能测知,故称密号。又如“杀害三界有情”一语,就隐藏之..

密语

(一)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佛陀真意自表面之理解而言,是隐藏的,称为密意。例如说如来已涅槃,系隐去如来常住之意所说之语。 (二)指密教之陀罗尼真言。[秘藏记卷本](参阅“陀罗尼..

密坛

秘密坛之略称。即指修行密法之坛。广义而言,大坛亦称为密坛;然一般系指相对于大坛,置于佛前之长方形的坛为密坛。于密坛上放置有庄严之物,如金刚盘、火舍、六器、饮食器、灯明台、花瓶各一对..

密机

即堪于受教以修秘密真言之根机。首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五下):“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p4495

密藏

(一)指秘密之教法。乃诸法直显法尔自然所示之教法;比教法超越肉身之佛(生身佛)所说之教法。二教论(大七七·三七四下):“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二)指属于密教之经、律、论三藏..

密藏开禅师遗稿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 p4495 ..

密檐塔

为古代建筑宝塔形式之一种,佛塔亦采用之。为多砖之结构,一般呈八角形,亦有十二角形者。塔下有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其上出檐九、十一、十三层等,两檐间之塔身极短,不设门窗,仅有一小孔,..

密严海会

指以身语意三密庄严之诸佛净土。海会,比喻众多。大日经疏卷三(大三九·六○八中):“由三蜜方便,自心澄净故,诸佛蜜严海会悉于中现。”上引之中,“蜜”又作“密”。 p4495 ..

密严净土

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此净土乃修得之果圆满,远离诸过患,具足智慧、神通之观行者所依止之处。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