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结

五结之一。指贪欲烦恼。结,梵语 bandhana,即结缚众生,令不能出离生死之烦恼。谓贪欲之烦恼能使人系缚于三界之生死,不得解脱,故称为贪结。(参阅“五结”1163、“结”5179) p4794 ..

贪缚

梵语rāga-bandhana。指贪欲烦恼。三缚之一。缚为系缚之意。即贪欲之不善根,能系缚众生令不自在,不得出离生死。乐、苦、舍三受中,于乐受贪缚随增。(参阅“三缚”683) p4795 ..

贪习

即贪欲之习性。首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三下):“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p4794

贪着

多求无厌足为贪;贪心固执而不离为着。指于诸欲染中贪爱执着。贪着系起于邪念,由贪着遂生种种烦恼。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二上):“若有智慧,则无贪着。”[法华经序品、义足经卷上] p4795..

贯休

(832~912)唐末五代僧。以诗、画著称于世。婺州兰溪(浙江金华)人,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七岁出家于金华县和安寺圆贞座下,日诵法华经一千字,皆不忘。受具足戒后,即入浙东五泄山,修..

贯首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贯主、管主。贯,籍贯之意;首,乃初之意。贯首本指户籍簿上第一位列名者,其后引申为一宗一派之领袖。日本天台宗座主最早使用此称,今则广指对各宗大本山及诸大寺住持之尊称..

透三关

禅林用语。三关,指三种由低而高之参禅境界。行者若能凡情销尽,彻见诸法之虚妄不实及悟得自己之心性本源(本来面目,或本地风光),则称为“破初关”,或破本参,又作见性。其次,在见性之后,..

专行

谓专修一善。即舍弃余法而专行一法。[教行信证卷六](参阅“专杂二修”4514) p4513

专念

专心系念某一对象。长阿含经卷二(大一·一五中):“佛四神足已多修行,专念不忘。”又念虽有称念、心念二义,净土宗之专念则特指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之修行。如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之“一心专念..

专信

禅林用语。于禅林中,因处理特别事务所派遣之使者,称为专使;专使所持之书信,则称为专信。禅苑清规卷六(卍续一一一·四五五下):“专使于住持人前两展三拜(一展云此驰专信,得奉尊颜,下情..

专修

谓专门修习一事。反之,混合其他而修,则称为杂修。在净土宗系指往生极乐世界之修行而言,亦即行为及心境皆与往生净土之正道契合,而专心奉侍阿弥陀佛之行持。通常指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

专想

指专注观想一境而心不散乱、移动。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二上):“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p4514

专杂二修

即专修与杂修。略称专杂。关于此二修之解释,异说颇多,怀感以菩萨处胎经为根据,执心不牢固称为杂修,执心牢固称为专修;杂修者生懈慢国,专修者方生极乐,此盖由至心、不至心论专杂之别;择英..

崇玄署

为唐初统理僧尼及道士之中央官府,掌理帐籍、斋醮等事,为僧官性质。原置于鸿胪寺之下。其后,僧官之权限渐被缩小,且不再独立,而隶属于俗官之下。[唐书百官志第三十八] p4514 ..

崇岳

(1132~1202)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处州(位于浙江)龙泉人,俗姓吴,号松源。自幼即有出家之志,二十三岁始受五戒为沙弥,先后参谒灵石妙、大慧宗杲、应庵昙华等禅林宿老。隆兴二年(1163),..

崇信

(一)唐代禅僧。出身、生卒年皆不详。属青原行思法系。从天皇道悟出家,得悟玄旨。后结庵于澧州(湖南澧县)龙潭禅院,宗风大振,世称龙潭崇信、龙潭和尚。传法于德山宣鉴。[景德传灯录卷十四、..

崇拜

即指对所信奉之对象加以尊崇与敬拜,为宗教基本要素之一。依不同之崇拜对象,可对不同之宗教进行分类,如自然宗教有自然崇拜,部落宗教有图腾崇拜,文明社会之宗教有偶像崇拜、神灵崇拜等;其目..

崇效寺

位于北平。为北平名刹之一。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其住宅建为寺。历代屡建屡毁,仅存殿宇数处。清初诗人王士祯称之为枣花寺,因其寺曾植枣树千株,但已无存。寺内牡丹、芍药极为著名,有姚黄、魏..

崇善寺

(一)位于山西太原。始建于唐初,时称白马寺,明代重建,改名崇善寺。原为当地最大寺院,后遭火灾,大部焚毁,今仅存大悲殿,为明代所重修,殿内供千手观音菩萨像,两侧为金色之文殊、普贤菩萨像..

崇传

(1569~1633)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俗姓一色。字以心。幼年出家。曾师事相国寺西笑承兑,其后于醍醐三宝院学密教三年。庆长十三年(1608),蒙德川家康之召赴骏府,掌外交往复文书之事。尔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