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定

梵语samādhi。指禅定之境。谓于诸法不起妄想妄念。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又于密教,指寂静清凉之三昧。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二二下):“于北方..

寂岸

即指寂灭无为之彼岸。亦即涅槃之意。[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参阅“涅槃”4149) p4503

寂念

即禅定。禅定时,虑念寂静,称为寂念。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八中):“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p4503

寂知指体

即直指众生原来具有之寂知为本体。乃南宗禅荷泽神会(670~762)一系之主要教义。谓人人所具有先天空寂之知,乃凡圣之本体。据宗密之圆觉经大疏钞载,万法皆“空”,心体本“寂”,寂即法身(诸..

寂留明菩萨

寂留明,梵名?ivāvahavidya,音译尸缚缚呵尾地也、施娑缚诃、湿缚么[可*欠]。乃密教莲华部之忿怒身,列于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二行第七位。密号定光金刚。系定门之尊,取寂静心留之义,故称寂..

寂常

即指涅槃。寂,无烦恼之意;常,无生灭之意。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九上):“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p4504 ..

寂透

(1674~1710)清代黄檗宗僧。福建尤溪人,俗姓陈。始称慧彻。字别光。投鼓山寺恒涛出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渡日,参学于长崎崇福寺大衡海权,并嗣其法,成为崇福寺之第八世。翌年示寂,世寿..

华严四分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将新译华严经九会说法分为四分,即:(一)举果劝乐生信分,略称信分,即第一会中举扬如来依正二报殊胜之果,以劝励当机者生起欣乐、净信之心,故称信分。(二)修因契果生解分,略..

华严塔

位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东北。松隐禅院创建于元代,有寺僧书写华严经八十一卷,募款造华严塔。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兴工,历四年完成,亦名松隐塔。塔为砖木构造,七层方形,耸立于黄浦江南岸。..

华严孔目章

凡四卷。华严宗二祖智俨(602~668)六十二岁以后所作。又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华严经孔目章、孔目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将六十华严分成一四四章,解释六十华严难解之处。书中不..

华严孔目章发悟记

凡二十三卷。日僧凝然撰。本书系注解唐代华严宗二祖智俨所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一之十八章。依其序,知为弘安九年(1286)七月于东大寺戒坛院起笔,翌年七月完成。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第七..

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

华严寺

(一)位于山西五台山。为贤首大师法藏所建五华严寺之一。日僧圆仁曾到此参访。寺内所供奉之文殊菩萨像,灵验驰名。惜本寺今已废绝。 (二)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门内。为辽金时代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

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

全一卷。宋代圆澄义和撰于乾道元年(1165)。仅存序文,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乐邦文类卷二。义和住于杭州慧因教院,继承净源之教观双修学风,而视华严之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之教义,为佛与众生交..

华严旨归

(一)凡二卷。东晋法业撰。今已不存在。[诸宗章疏录卷一] (二)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述于天授年间。又称华严经旨归。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分十门以阐论华严经。内容多处引用提云..

华严时

天台宗所立判教“五时”之一。五时系判如来一代圣教之说时,其中华严时指佛陀成道之后,三七日中宣说华严经之期间;即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然关于华严经之说时,异说颇多。华严宗谓为佛陀成道后..

华严朝

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临灭度时一日一夜中说涅槃经,故有华严朝、涅槃夕之称。 p5250

华严法界玄镜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

华严法界义镜

凡二卷。日僧凝然撰。又称华严宗要。系叙述华严宗之宗要。内容分为教兴意致、辨释名字、出其体性、显示行相、观行状貌、立教开宗、本经说相、修证次第、所凭典籍、宗绪相承等十门。于元录八年(..

华严法界观门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全称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又称华严法界观、法界观门。本书缺单行本,然注疏有华严法界玄镜二卷(澄观)、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宗密),而以此等注本行世,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