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过

因明用语。指新因明所立之三十三种过误。即就因明论式中,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三支不完全而计之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等三十三过。古因明本立二十三过,陈那之新因明加以汰旧..

三十三观音

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像。法华经普门品及其他诸种感应传、持验记常述之,由此,民间亦流传此类图像,较著者有清代卓峰之观音应化图三十三幅(现藏于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三..

三十五佛

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据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所载,计有:(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坚固能摧佛,又作金刚不坏佛。(三)宝焰佛,又作宝光佛。(四)龙自在王佛,又作龙尊王佛。(五)勤勇军佛,又..

三十六句

法华经玄义论及感应道交,由机应相称所立之三十六句。众生之机与如来相应,是为机应;众生之理性与佛无殊,但于众生为隐,于佛则为显,机应即就其不一不异而立。机者,可分冥机、显机、亦冥亦显..

三十六物

指构成人身之三十六种要素。然关于数目,多有异说。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八所举,三十六物分为外相、身器、内含三类:(一)外相十二物,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二)身..

三十六部神王

又作三十六善神。据传说,由天帝释所遣,以保护人并接受男子女人三归之三十六善神。即:(一)弥栗头不罗婆(意译作善光),主疾病。(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波(善方)..

三十六禽

又作三十六时兽、三十六兽。系于昼夜十二辰交互出现以恼乱修禅者之禽兽。每一辰各有三兽,寅时为狸、豹、虎,卯时为狐、兔、貉,辰时为龙、鲛、鱼,巳时为蝉、鲤、蛇,午时为鹿、马、獐,未时为..

三十六对

禅宗六祖慧能咐嘱弟子之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又作三科三十六对法门。(一)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二)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

三十日佛名

又作三十佛名、三十日秘佛。以三十佛菩萨配一个月三十日。此义为经论所无,但据虚堂和尚语录卷十载,乃五代顷,五祖山师戒禅师所编。其配列之法,即:一日定光佛、二日燃灯佛、三日多宝佛、四日..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

即以三十四种刹那之心断尽烦恼而成就佛道。略称三十四心。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智时,以八忍、八智、九无碍、九解脱顿断见..

三十帖策子

为小型之三十帖粘叶本之法语集。乃日本真言宗重要遗物。系弘法大师(774~835)来华时写得请回之法文经轨连缀而成。又作真言法文策子三十帖、三十帖册子、三十帖草子。全部三十帖均为纸本墨书,..

三十棒

乃禅林师家指导学人所用方法之一,棒打之目的在于警策开悟。世有所谓“德山棒”、“临济喝”之称。其中,德山即经常用棒穷追学人,以作为引导开悟之机法。临济录勘辨(大四七·五○三下):“师..

三十种外道

系大日经卷一入真言门住心品所列举外道之分类,即:(一)时外道,即妄计一切万物皆以“时”为生因。(二)地等变化外道,又作五大外道。即妄计地、水、火、风、空等五大为万物之因。(三)瑜伽我外道..

三三昧

梵语trayah samādhayah,巴利语tayo samādhī。又称三三摩地、三等持、三定。指三种三昧。三昧,禅定之异称。依大乘义章卷十三载,心体寂静,离于邪乱,称为三昧。此三昧分有漏、无漏二种,有..

三三昧耶

梵语tri-samayah。(一)三者皆为三昧耶之意。三昧耶,平等之义。如谓身、语、意三密等诸种三法平等而圆融无碍,称为三三昧耶,故又称三平等。另如心智悲、佛法僧、法报应三身等亦皆称三三昧耶。..

三千

泛指一切万法之总称。乃天台宗用语。全称三千法、三千法门、三千世间、三千诸法。由地狱乃至佛之十界,依圆融之理,每一界互含其他界,合为百界。再据百界之每一相乃至本末究竟等十如,合为千如..

三千大千世界

梵语tri-sāhasra-mahā-sāhasra-loka-dhātu,巴利语ti-sahassī-mahā-sahassīloka-dhātavo。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谓以须弥山为中心,..

三千佛

又称三劫三千佛、三世三千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相次出世之三千佛。即庄严劫(过去世)一千佛、贤劫(现在世)一千佛与星宿劫(未来世)一千佛之总称。三千佛之名称备载于三劫三千佛名经。..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仪之作法。坐作进退有威德仪则,称为威仪。比丘所应持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住坐卧四威仪,合为一千戒,循转三世(一说三聚净戒),即成三千威仪。再配以身口七支(杀、盗、..

三千院

为日本天台宗门迹。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大原。日本延历年间(782~806),最澄在比睿山东塔建三千院圆融房,后迁至东坂本梶井里,成为门迹寺。应仁之乱后移至现址。本堂之往生极乐院为源信创建当时..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