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卿

宋代佛师。籍贯、生卒年不详。日本安德天皇寿永元年(1182),与弟陈佛寿共至日本。其后,应俊乘房重源之请,至奈良,重修东大寺于治承四年(1180)遭受兵乱被烧毁之大佛首,寿永二年(1183)五..

陈垣

(1880~1971)广东新会人。字援庵。为民国以来杰出之史学家。曾任辅仁、北京、清华、燕京等大学教授。治学既精且博,善读书且擅择题材。在元史、宗教史、佛教史。校勘学、敦煌学、五代史等方面..

陈寅恪

(1890~1969)江西义宁人。为蜚声国际之史学家。精通英、法、德等十余种古今语文,于中外文史哲学方面之渊博,当代国人无出其右者。民初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指导教授。抗日战争时,双目即告..

陈弃药

梵语pūtimukta-bhaisajya,巴利语 pūtimutta-bhesajja。为比丘所应依用的四法(四依)之一。梵语pūtimukta,有恶臭或腐败的排泄物之意。即指粪便而言。故陈弃药即指由排泄物所制成之药物,又..

陈武帝

(501~559)名霸先,字兴国。南朝陈永定元年至三年(557~559)在位。崇信佛法,即位之年,祭祀佛牙并设无遮大会。次年四度于大庄严寺舍身,且设无遮大会。永定三年,诏请大僧统宝琼于重云殿讲..

陈洪绶

(1598~1652)明代佛画家。诸暨(浙江)人,字章侯。号老莲、老迟、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能诗书,尤善画人物山水,为仇英以后之人物画大家,与顺天崔子忠号称“南陈北崔”。所绘..

陈瓘

(1042~1106)北宋居士。南剑州(福建)沙县人,字莹中。自号了翁。少登进士第,于徽宗朝,官左司谏,以个性耿直不见容。崇宁年间,编管袁州,不久移通州,又谪台州。尝留心禅宗,有所省发。后..

莫正熹

(1899~1986)广东中山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皈依慈航法师,法名净晞。氏精通国学,信仰虔诚,常撰写佛教论述文章。著有惊奇集、见性成佛、惊奇杂集、楞严浅译等。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去世,..

莫归乡偈

为唐代马祖道一(709~788)所作之偈。马祖得南岳怀让之法后,于江西一带弘扬禅旨,主张“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与当时在湖南弘法的石头希迁,被并称为禅林之双璧。一日,马祖返归乡里四..

莫诃衍碛

为“大漠”的梵汉并举之称。即戈壁大沙漠,旧称沙河。又称莫贺延碛。据高僧法显传及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载,此沙漠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为昔时佛教东传(陆路)必经之地..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菩提伽耶

梵名Buddha-gayā。又称菩提道场(梵 Bodhi-manda)、佛陀伽耶、摩诃菩提(梵Mahā-bodhi)、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ā..

菩提仙那

(704~760)梵名 Bodhisena。又作菩提仙那。意译作觉军。南天竺人。为婆罗门种,姓婆罗迟,神情湛寂,气宇明敏。因慕五台山文殊菩萨之灵应而来我国。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一说十八年),..

菩提分

梵语bodhyavga,巴利语bodhipakkhiya。又作觉支、觉分。分,支分、因之义。菩提分广义之解释泛指追求智慧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即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菩提场经法

系根据菩提庄严陀罗尼经所说,为消灭罪障,成办悉地所修之法。又称菩提场陀罗尼法。即于道场内悬挂曼荼罗,以释迦如来为本尊,依释迦法而修。曼荼罗之画像法,系于中央宝树下画释迦牟尼佛坐师子..

菩提子

乃西藏语 bo-di-ci 之果,而非指菩提树之果实,产于雪山附近。其树属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呈穗状;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

菩提寺

(一)位于河南镇平县城北十三公里处杏花山东麓。建于唐代,宋、明屡经重修,至明代嘉靖年间殿宇多已倾圯,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殿宇百余间。全寺建筑依山势分布,自山门至藏经楼四进大院..

菩提心

梵语bodhi-citta。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

菩提所

日本佛教用语。又称菩提寺、香华院。古称氏寺、坟寺。为安置历代祖先之牌位,祈其冥福所建立之寺院。在此作诵经、持咒、供佛、施僧等法事,为自身或亡灵求无上菩提。[三代实录卷十八、兴福寺流..

菩提树

(一)梵语 bodhi-druma, bodhi-taru, bodhi-vrksa,或单称 bodhi,巴利语 bodhi-rukkha。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惟树、佛树。释尊即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此树原称..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