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解脱

谓真实之解脱。指如来之解脱,亦为如来之别名。即断一切烦恼而证得佛之涅槃。解,离缚之义;脱,自在之义。二乘之解脱住于涅槃,故非真解脱。佛以大悲故,不住涅槃;又以大智故,不住生死,此即..

真诠

又作真筌。诠,显明之意。显明真理之文句称为真诠。[俱舍颂疏卷一、宗镜录卷二十六] p4224

真道无体

禅林用语。谓真实之道,无固定之形体。与“真佛无形”、“真法无相”为同类语。[临济禅师语录示众] p4224

真达罗神

真达罗,梵名Sindūra。药师佛十二神将之一。又作真特罗神、真持罗神、真陀鲁神、真达罗缚神。主领七亿夜叉众,誓愿守护佛法,为夜叉神王之上首。依诸经之说,其形像或身为黄色,执持罥索;或驾..

真过

禅林用语。指大彻大悟之境地;已达此境者,必已越过学与无学之境地,故称真过。碧岩录第四十四则(大四八·一八○下):“禾山垂语云:‘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是为真过。’” p42..

真实

(一)教法上之分类用语,与“方便权假”对称。天台判教以藏、通、别三教为方便之教,而以圆教为真实之教。 (二)实修上所用,为“虚假不实”之对称。身口各异,言念无实,称为虚伪。若表里如一,..

真实人体

禅林用语。又作真实体。于一切处、一切时皆可全然活现自己本来之面目,此系用以表示佛法露现不隐之意。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安国慧球章(大五一·三七二下):“师问了院主:‘只如先师道,尽十方..

真实心

即诚实而无虚假之心。观经疏散善义(善导)至诚心释卷四(大三七·二七○下):“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中略)彼..

真实作意

乃密教观法之性质。相对于“胜解作意”。密教之观法中以悉昙、尊像等实物为对象者,称真实作意。此一观法又可分为自相作意与共相作意;前者系观想所观物之个别性,后者则观想该物之共通理法。于..

真实身

三身佛之一,为“应身”、“化身”之对称。指佛之真身;即报身、法身之谓。或为报身、法身之总称。(参阅“真身”4210) p4226

真实明

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真实者,如理契实之谓。明即慧明。断无明而起如理之智慧为真实明,此明乃是佛智,表三德中般若之德,今取之为弥陀别号。僧睿之和赞观海篇中谓,真实之慧明即不颠倒、不虚..

真实理门

法相宗所立二门之一。指依佛、菩萨之本意而说之真实教法,称为真实(理)门;若随教化对象之程度而说之方便教法,则称随转(理)门。二者与随自意、随他意略同。 p4226 ..

真实义

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一)世流布真实义,谓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水为火,凡此世间之法,虽为假名立相,然称认皆相同,此为世流布真实义。(二)方便流布真实义,谓世间有智之人..

真福寺

属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别称宝生院、大须观音。位于名古屋。能信初建于中岛郡,师广泛收集内外书籍,后奉德川家康之命而移寺至现地。所藏书籍以大须本、真福寺本为著名,其余佛教重要典籍甚多。 p..

真语

真实语之义。与“真言”同。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妄曲,真如一实,故称真语。[大集经卷十、大日经疏卷一] p4226

真说

真实之说法。又指如来亲口宣说之教法。 p4227

真诰

凡二十卷。南朝梁代陶弘景撰。为道教经典。收于道藏第六三七至六四○册。“真诰”即真人(神仙)口授之意。本书系将顾欢所撰之真迹加以批判修改,并汇集道教上清派真人所诏示之要义,以成此书。..

真际

(一)即真如实际之略称。断绝相对差别之相,呈现平等一如的真如法性之理体。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观如来品(大八·八三五中):“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无..

真影

又称真像、真仪。或单称真。意即真身之影像,分为图画与雕塑二类。于印度时,佛、菩萨之像颇盛行,然名德、善知识之像甚少。我国造像约始于三国时代,其后大为盛行,佛、菩萨、高僧大德、帝王将..

真德不空宗

华严宗所立十宗判释之第八。即大乘终教之所宗,系以一切法皆真如,具足如来藏无漏之性功德为主旨之教说,如胜鬘、密严等经,起信、佛性等论所说者均属之。(参阅“五教十宗”1146) p4227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