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

一切法有真妄二者,随无明之染缘而生起之法为妄;随三学之净缘而生起之法为真。又如因缘生法总为不实,故为妄法;不生不灭之真如则为真实,故为真法。[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下、大乘义章卷三末..

真妄二心

为真心与妄心之并称。又作真识妄识。自性清净而恒常不变之心,称为真心;杂染虚假而生灭转变之心为妄心。诸宗派于真妄二心之说不尽相同,如大乘义章卷三末谓,第八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心,称为真..

真妄颂

唐中宗时,复礼法师请问诸方学者真如与无明之关系,所作五言十句之偈颂。即(卍续一四八·二九七上):“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无初则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

真妄观境

天台宗修圆观时,论其所观之境,有主张真心者,亦有主张妄心者,而将真妄二心境并称之,即为真妄观境。台宗二百题卷十一载,修圆观时,所观之境为妄心,谓圆教之行者,虽已开诸法本真之妙解,然..

真如

梵语 bhūta-tathatā 或 tathatā。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

真如三昧

即住于真如之境的三昧。圭峰宗密于所著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中,将禅分为五种,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清净禅;其中,如来清净禅乃最上乘禅,宗密又称之为一行三昧、真如三昧,..

真如之月

譬喻由于体悟真如,而自一切迷惑中解脱而出,犹如明月之划破闇夜。 p4199

真如法身

如来之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故称真如法身。真如为一切现象之实性,超越所有之差别相;如来之法身即以之为自性,灭除一切烦恼障,具足一切善法,如如不动。[合部金光明经卷一之三身分别品、梁译..

真如海

真如法性具有无量之功德,故以大海喻称之。[起信论归敬颂、观经玄义分归敬颂] p4199

真如寂灭相

指十真如中之无染净真如。谓真如之体离一切染净,不随诸缘而有所起动变易,故以寂灭相称之。 p4199

真如无为

法相宗六无为之一。此为观“人、法”二空所显之真实如常理体。据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载,法性本来常自寂灭,不迁动之义,称为真如。此种真如,在法相宗即指唯识真性。(参阅“六无为”1294) p..

真如实相

指一切万有之真实。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就假谛之妙有而言,即称实相;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此外,实相亦为空、假、中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一词亦通于空、假、中之三谛。[往生..

真如凝然

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乃法相宗所立之说。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法相宗以真如为无变化、无作用之无为法,不因薰习而生诸法,部常住不变平等无相之理。若真如随缘起动,违背无为..

真如薰习

谓真如之法自薰习众生之心。真如薰习有自体相薰习、用薰习两种。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具有不可思议之业用。真如本自具足无漏之法,亦成为智之境界之性;常薰习众生之心,令众生渐厌生死..

真如观

又作观真如禅、真如实观、法身真如观、如观、真如三昧。即观无相平等真如,得心想寂静,伏灭诸烦恼。入楞伽经卷三(大一六·五三三上):“何者观真如禅?谓观察虚妄分别因缘,如实知二种无我,..

真色

又作性色。即真空之妙色。依此真善妙色者,称为法身有相。楞严经卷三(大一九·一一七下):“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p4200 ..

真行

又称侍真行者。为禅林职役名称之一。真,指祖师之真影。侍真,即是服职于真影堂之侍者;侍真行者则是职称低于侍真,从事真影堂诸杂役之僧。 p4200 ..

真佛土

真佛与真土之并称。乃净土宗谓阿弥陀佛自证妙境界之佛土、佛身,亦即真实之行信而获往生者所见之佛土。(参阅“真土”4193) p4201

真佛弟子

谓如实之佛弟子。据大般若经卷十所载,若人知佛所说一切法虚妄不实,并能知诸法实相,行般若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称为真佛弟子。大智度论卷九十九则谓,能证得诸法实相者,即是佛;..

真形

真实之形体,指佛之无相真身。临济录引傅大士之颂(大四七·五○○上):“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p4217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