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三昧十义

据宗镜录卷十八载,海印,喻之义;三昧,正定之义。海印三昧,即从喻以立名,亦即以大海之澄寂不动,印现万象,比喻如来之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之心念、根欲,皆印现于如来三昧智中。海印三..

海岸国

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三人中第三善住比丘(梵Su-pratisthita)之住处。以该国位于滨海之地,故称海岸国。[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 p4167 ..

海底四宝

据新华严经卷五十一载,海底有四种炽然光明大宝,性极猛热,能饮缩由百川注入大海之无量大水,致使大海无有增减;以之比喻如来之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截爱欲之..

海明

(1597~1666)明代临济宗僧。又称通明,世称破山祖师。西蜀(四川)人,俗姓蹇。年十九出家,从慧法主听楞严经,然屡咨疑不决,遂出蜀东游,住于楚之破头山,独居苦参数年。一日,于行走之际,..

海东高僧传

残本二卷。高丽僧觉训撰于一二一五年。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记载有关朝鲜高僧之事迹。全篇之组织不详,现存本唯最初之二卷,卷一标“流通一之一”、卷二标“流通一之二”。卷一首附流通篇总..

海空智藏经

凡十卷。益州道士黎兴、澧州道士方长撰。又作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本经系伪作于唐代之道教经典。内分十品,采问答形式,记载元始天尊及海空智藏真士所讲说之道教教理。然考其内容,系将佛教唯识..

海门国

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中第二海云比丘(梵Sāgara-megha)之住处。因此国近邻南海,城门向海,故称为海门国。[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 p4168 ..

海青

乃宽袍大袖之唐装,为我国佛门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之衣。又作大袍。系依黄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黄袍,乃隋代以后天子之袍服,衣袖宽阔,着之自在。又江苏吴中之地每将广袖之衣称为海青;以僧袍..

海青寺阿育王塔

位于江苏连云市东南,花果山下大村水库之滨。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为一座模仿楼阁式之砖塔,共有八面九层,高约三十五公尺。塔内有回廊,一至八层建八边形塔心砖柱,柱上有半圆形佛龛四个..

海珠

海底之宝珠。喻难得之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五四·二○五下):“考其功也,实致为山之劳;核其益焉,时有海珠之润。” p4169

海众

集于丛林的一会众僧之称。又称大海众、清净大海众。任何姓氏种族出家皆称释氏,恰如百川入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众僧一味和合,湛然而离差别相。[释氏要览卷下] p4169 ..

海云比丘

梵名Sāgara-megha。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三人中之第二。住于海门国,常至海岸观缘起大海,以及彼海上人法庄严遍布如云,故从所观,称为海云。[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 p416..

海意菩萨

为宝庄严土世界之菩萨,乃海意经之发起众。海意经,全称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凡十八卷,北宋惟净等译。此经系大方等大集经第五分海慧菩萨品之别译。 p4169 ..

海会

(一)禅宗谓丛林僧众。如百川之流入大海,众僧会于丛林,称为海会。 (二)谓诸尊圣众之会聚。以海比喻其德高、数众,故称海会。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大三六·五下):“云被难思之海会者,以深..

海会寺

(一)位于浙江杭县,为投子义青宣扬曹洞宗风之所。旧称石佛智寺,又称大乘石佛寺。系吴越王所建,北宋祥苻(1008~1016)年中改称“积善海会寺”。后经数十年,曹洞之宗风大衰,仅依云居道膺之后..

海会塔

又称普同塔、普通塔。即众僧纳骨之石塔。海会者,喻大海能广收众流。其样式多作五轮塔,前刻海会塔之文字,后方有孔,其上设盖,下部之石龛可随时纳骨。[禅林僧宝传卷三十黄龙佛寿清禅师条、禅..

海滴

佛寿四喻之一。又作海滴喻。谓一切诸大海水,若以滴计,虽然浩大,然犹可数尽其滴数;而佛之寿命,无有边际,不可计量,远非海滴所能比。金光明经卷一(大一六·三三六上):“一切诸水,可知几..

海幢比丘

梵名Sāgara-dhvaja。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访五十三善知识之第六。[华严经疏卷五十五] p4170

海幢寺

为广东羊城(广州)八景之一。相传其地为汉朝千秋寺之旧址,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尚可喜出资修建天王殿,其妻建大雄宝殿,总督许尔显建二殿与后阁,巡抚刘秉权则建山门,全寺范围因而大扩。..

海慧

(?~1145)金熙宗时代之禅僧。籍贯不详。师幼英敏,学不由师,竺汉之书过目成诵。初游讲肆,穷达性相之学,后入五台山,坐禅十五年,一日叹谓大丈夫当以教化众生为要,遂走访燕京,遍历禅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