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多外道

即指涂灰外道(梵 Bhasman)。为古代印度大自在天外道之一。以灰涂体,遍身艾白,形如寝灶之猫狸;受持牛、狗戒,期以修苦行而得升于大自在天。[北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

驱龙

指持戒之阿罗汉依恃戒力,驱逐迦湿弥罗国之毒龙。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大二七·二三○上):“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禀性暴恶,多为损害。去彼不远,有毗诃罗数为彼龙之所娆恼。..

髅鬘外道

外道之一。此类外道取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颈项。又彼等通常栖隐于枯木、石堆、冢侧等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 p6885

梵语māra,巴利语同。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能夺命者、障碍。又称恶魔。指夺取吾人生命,而妨碍善事之恶鬼神。“魔”字,旧译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为“魔”字。据普曜..

魔天

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为六欲天中最高位之第六天,因有天魔之住处,故亦称魔天。[大智度论卷五十六] p6886

魔王

天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其名为波旬,常率眷属阻碍修持佛道者。据楞严经卷六载,若不断淫,必落于魔道,上品为魔王,中品为魔民,下品为魔女。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魔王实为深..

魔佛

指天魔与佛陀,系对举极恶与极善者。摩诃止观卷八下(大四六·一一六中):“魔界即佛界,而众生不知,迷于佛界,横起魔界,于菩提中而生烦恼。” p6886 ..

中峰和尚广录

凡三十卷。元代慈寂编。全名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乃元代特赐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峰明本(1263~1323)之语要,由参学门人北庭慈寂等人所集。收录示众、小参、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

中峰明本

(1263~1323)元代临济宗僧。杭州钱塘(浙江杭县)人,俗姓孙。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于天目山参谒高峰原妙。二十四岁从高峰出家,其后并嗣其法。自此居无定所,或泊船中,或止庵室,自称..

中悔

指中途后悔。即对一度所得之信仰动摇,而于中途后悔,并破弃之。 p1023

中假师

指法朗、吉藏所批判三论宗中之一派。吉藏以僧诠门下之慧静为中假师;道宣则以僧诠门下之智辩、慧勇为中假师。所谓中假者,乃中道之真实与方便假法之意,系对执著于“有无之假”与“非有非无之中..

中部

巴利名Majjhima-nikāya。为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之中阿含经。共收一五二部经,分为三聚,十五品。据日本学者姊崎正治、赤沼智善等之研究,中部与汉译中阿含仅有九十八经相同,且..

中阴坛

指人死后至第四十九日中阴终结前所设之灵位坛。所谓“中阴”,即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短暂之识身;又若于此时间行追荐之法事,称为中阴法事。 p1029 ..

中尊

指安置于佛堂中央之本尊。如西方三圣之中尊为阿弥陀如来,五大明王之中尊为不动明王,五智如来之中尊为金刚界之大日如来。(参阅“本尊”1969) p1029 ..

中尊寺

日本天台宗寺。山号关山,又称平泉寺。位于岩手县西磐井郡平泉町。古为圆仁草创,清和天皇赐号“中尊寺”。全寺计有堂塔四十余座,僧房三百余间。延元二年(建武四年,1337)为野火焚毁,仅存金..

中着衣

梵语antarvāsa。音译作安陀会、安多卫、安呾婆娑。又作里衣、内衣、五条衣、中宿衣。为比丘三衣之一。乃着以衬体,或于私下独处,或与众共营作务时所披着之衣。其形状、制法等,均为三衣中之较..

中间静虑

梵语dhyānāntara。又作中静虑、中间禅、中间定、中定、中间三昧、静虑中间。即初静虑与第二静虑中间之禅定。初静虑为有寻有伺定(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静虑以上之七定为无..

中会寺

位于辽宁鞍山市千山中。在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碑记:“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居其中。”此为中会寺之由来。明代诗人有咏中会寺胜景云..

中道

梵语madhyamā-pratipad,巴利语 majjhima-patipadā。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又作中路,或单称中。中道系佛教之根本立场,于大、小二乘广受..

中道王三昧

三三昧之一。又作中道三昧。断无明惑所成之三昧。即遮空假二边,观达中道之理所入之定。[法华经玄义卷四上、法华玄义释签卷五上] p1033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