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明

(一)谓无秽恶垢染。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二)(1917~)辽宁锦西人,俗姓雷。十二岁出家,亲近倓虚、如光二师。十五岁礼营口楞严..

显益

即现世获得佛菩萨之利益。法华玄义卷七下(大三三·七七一上):“此土他土弘经,论其功德,观文但明冥利,不说显益。” p6923

显密二教

指显教与密教。又称显密、显露秘密、显示秘密。自言语文字上明显说出教法者,称为显教;若秘密说,不可由表面得知者,则称为密教。其分类法,或就说教之方式而别,或就教义之内容而别。 大智度..

释迦异名

谓如来于娑婆世界中有无数之称号。如一切义成、圆满月、狮子吼、释迦牟尼、第七仙、毗卢遮那、瞿昙氏、大沙门、导师等。[八十华严经卷十二] p6832 ..

释迦无师

据增一阿含经卷十四载,优毗伽梵志尝问佛陀,佛师是谁?依何人出家学道?佛答曰(大二·六一八下):“我亦无师保,亦复无与等;独尊无过者,冷而无复温。” p6832 ..

释迦发心

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卷十八等载,三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世尊为菩萨时,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作佛,此即最初之发心。今如愿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又依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载..

释迦发遣

发遣,为“招唤”之对称。谓释迦如来于娑婆秽土劝说往生阿弥陀佛之净土。观无量寿佛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中):“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p6832 ..

释迦经

为唐代敏法师所立二教之一。指释迦佛为应众生之机根而说方便委屈之教法,如法华经、涅槃经等。为“卢舍那经”之对称。(参阅“二教”211) p6833 ..

释迦像

指雕画释迦牟尼佛之身像。即思慕释尊人格之伟大而雕画供奉其像。释迦像之造立,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观佛三昧海经卷六等载,佛世时,优填王、波斯匿王均曾为佛陀以纯金铸像,然此等记载恐系后..

释迦谱

凡五卷或十卷。梁代僧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广引大小乘经律,记述释迦族世系之传说、释迦牟尼佛一代之事迹,及其入灭后至阿育王时佛法之流布。分为三十四项逐条叙述,附加撰者简单之意..

释家

为“经家”与“论家”之对称。指注释经论之文义者。又指佛门之修道者,亦即佛家。 p6834

释宫

指释迦氏之宫殿。法华经卷五踊出品(大九·四一下):“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p6834 ..

释师子

梵语?ākya-sijha。为释尊之德号。释尊为人中之王,于三界中得无畏自在,如兽中之狮子王,故称释师子。略出经卷一(大一八·二二四上):“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子。”又佛..

释教

指释尊所说之教法。与“佛教”同义,然则特用此称者,源于我国古来佛教与道教并称时,各取其教祖之名,称为释老,遂称释教。如弘明集卷十一孔稚圭书并答云(大五二·七三中):“情于释老,非敢..

释教三字经

全一篇。明代吹万老人着,敏修注释。又称佛教三字经。本书系作者模仿宋末区适子所著“三字经”之体裁而撰述者。全书共有一八三偈,分为十大段。于第五大段中又分为十段,以分别叙述大小乘十宗。..

释教部汇考

凡七卷。全称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清代蒋延锡等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三册。本书为编年体之中国佛教史,由周庄王九年释迦生于天竺迦毗罗卫国始,经秦、汉以至明、清,记述历代对佛教之政策及..

释教汇门标目

凡四卷。明代寂晓撰。全称大明释教汇门标目。为“大明释教汇目义门”一书之总目。大明释教汇目义门又称释教汇目义门、法藏司南,为解说大藏经所收经论之解题书,全书共四十一卷,内容虽完备,惜..

释梵

又作梵释。指帝释与梵王。此二天王归依释迦牟尼佛,为经论中常见之守护神。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一中):“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无量寿..

释量论

梵名Pramāna-vārttika,西藏名 Tshad-marnam-hgrel。印度因明大论师法称著。又称广释量论本颂。与法称其他六部因明著作并称“因明七论”。本书系针对新因明之创倡者陈那“集量论”而作之注释..

释义

即解释经论等之意义。诸宗解释经论及真言之文句有种种不同之释体。如天台智顗解释法华经,用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等四释;真言宗则用浅略释、秘密释、秘密中秘释、秘秘中秘释之四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