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心弥陀

又作己心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弥陀。指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俱在自己心中。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四八·三五二中):“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即依万法唯心、十界互具之理,弥陀存于一己心中,..

己界

(一)即佛界对众生界自谓己身为己界。此系为别于众生烦恼生死之染法及佛解脱涅槃之净法而方便说示之语。(二)指心法,而与“法界”、“众生界”共成三法,表示生(众生)佛(诸佛)一如、等无差别..

己证

又作自证。即指自己所证见之见解、境界,为他人所难以窥知者。又指对一般传承之说,有其独到之见解。由此等自证之见解所开示之法,则称己证法门。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二(大四六·二二五下):..

已今当

指已生、今生、当生,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或指已往、现今、当来。又以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等前四时为所说之经已说,无量义经为今说,涅槃经为当说。(参阅“三世”536) p957 ..

已生

梵语 bhūta。与“未生”相对。(一)指法体自未来之生相位(即未来位之最后一刹那)流至现在位之刹那。[俱舍论卷五](二)指本有。中有之众生常求受生于次生,称为求生;对此,本有系已生,故称..

已相应

大乘起信论就薰习真如之体用,而有已相应与未相应二门之分。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载,已相应者,地上菩萨得根本智,与诸佛自体相应;得到后得智,则与诸佛自在之业用相应,故其修行,不若地前..

已辨地

梵语 krtāvī-bhūmi。又作所作辨地、已作地、已办地。即天台宗所说三乘共位之第七地。三乘之行者,断尽色界、无色界之思惑,发起真无漏智,断尽五上分结七十二品。智断功毕,故称已辨。然于此..

已还

又作以来、以至。还,还归之意。如谓“三千年已还”,即指三千年之过去以至于目前之间。或谓“等觉已还”,则指自等觉以至于凡夫间之一切地。 p958 ..

已离欲者

又作已离欲人。指脱离欲界修惑之人。通常可分为异生与圣者两种:(一)异生,依俱舍论卷二十三之说,在凡夫位,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尽欲界第九品之染,至此见位,称为第三果向,此即异生之已离欲者..

干阇那

梵语 kacata,巴利语 kacaka。又作建折那、干阇罗。学名Commelinasalicifolia,属于鸭跖草科之一种,为盛产于印度孟加拉区之热带植物。叶形如蝶翼,花有红、白二种,皆为五瓣,然无香味。果实如..

梵语dhanus,巴利语dhanu。音译驮怒沙。为古代印度之长度单位。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俱舍论卷十二载,七穬麦(梵yava)为一指节(梵 avguliparva),二十四指节为一肘(梵h..

弓长

明代河北高阳人。创始明代民间宗教之圆顿教。曾拜闻香教教主王森为师。熹宗天启四年(1624)创教。崇祯初年,于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传教。著有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简称龙华经。(参阅..

不了佛智

谓于佛智之不可思议存疑,未能了悟如来所以为大、为尊之原因。[无量寿经卷下(曹魏康僧铠译)] p960

不二

又作无二、离两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然主要系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受重视..

不二不异

不二即不异。由性而言,称为不二;由相而言,称为不异。[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四] p960

不二法门

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有三十三种之不二法门。今之俗语多援引佛教“不二法门”一语,转指学习某种学..

不二摩诃衍

指性德圆满海。释摩诃衍论(为起信论之注释书)立义分所立之三十三种门法中,以不二摩诃衍为第一门法,即超越根机、远离教说之绝对不二之境界。故对应于余三十二门法,不二摩诃衍称为性德圆满海..

不二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表三十三身中之执金刚身。凡有众生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执金刚身为其说法。此执金刚神为佛之守护神,以系迹身故,依本迹不二之义,称为不二观音。其像为两手相叉..

不久诣道场

谓不久将成佛。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大九·四六中):“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p960

不才净

禅林用语。系禅林呵斥语言文字为葛藤之语。与“不才不净”一语同义。临济录示众(大四七·五○二上):“山僧今时,事不获已,话度说出许多不才净,尔且莫错。” p960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