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金刚菩萨

大力,梵名Mahā-bala,音译摩诃嚩攞。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手院第一列金刚萨埵菩萨左方之侍者。密号大勤金刚,种子为 (he),三昧耶形为独股。其形像,开口怒目,火发逆立,右手屈臂..

大千世界

梵语mahāsāhasra-lokadhātu,巴利语mahāsahassa-lokadhātu。略称大千界、大千。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古代印度人以四大洲及日月诸天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

大士

(一)梵语mahāpurusa,巴利语mahāpurisa。对佛之尊称之一。与“无上士”同义,意即最胜之士夫。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八载,八天神曾赞叹沙门瞿昙,其中第二天子赞叹云(大二·三五五中):“大士之..

大小二化身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载,化身有大小二种:(一)大化身,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称为大化身。(二)小化身,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三十二相..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

全一卷。东晋僧支道林(314~36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原书已佚,仅余序文,收于出三藏记集卷八。旨在比较大品般若经与小品般若经内容之异同,以探究般若经之本质。当时尚无鸠摩罗什之般..

大己

僧众对比自己多五年(五夏)以上戒腊者之尊称。唐代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一书列举二十二条对大己比丘应注意之事项,即:(一)须带袈裟纽。(二)不得通肩被袈裟。(三)不得邪脚倚立。(四)不..

大不善地法

梵语a-ku?ala-mahā-bhū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与一切不善心相应而现起之两种心理现象,即:(一)无惭(梵 āhrīkya),对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所崇敬,无所随属。因恭敬所敌对之法,故为..

大中祥符法宝录

凡二十二卷。又称皇宋大中祥符法宝录、祥符录、祥符法宝录。乃北宋杨亿等奉敕编。系录出北宋初至大中祥符四年(1011)期间之译经书目,总录大小乘经律论二二二部,四一三卷。现行本今佚卷一、二..

大元帅明王

梵名 ātavaka。音译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药叉大将之一。又作太元帅明王、鬼神大将、旷野神。为消除恶兽及水火刀兵等障难,镇护国土与众生之神。其形像,身呈黑青色,四面八臂,左、右及顶..

大天

梵名Mahādeva。(一)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秣菟罗国(梵Mathurā)商人子。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鸡园寺。师具大神力,得三达智,曾至..

大天五事

又作五事非法、五事妄语。印度部派佛教大众部之祖大天(梵Mahādeva,年代约于佛入灭后百年)尝编作一偈,以宣扬其所提倡之五项教义(大四九·一五上):“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

大天寿和尚

唐代僧。又称安寿大和尚。据藏文史籍载,师曾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王)迎请赴藏,与藏族译师吞米桑布札、达摩廓霞、拉垄金刚祥、印度学僧孤萨惹论师等共译佛经。所译经论不详。 p754 ..

大幻师

为佛之德名。佛说幻化之事,能为幻化之事,故称幻师。大集经卷十九(大一三·一三一上):“说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礼大幻师。” p754 ..

大心

(一)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四(大二五·八六上):“菩提名诸佛道,萨埵(有情)名或众生或大心,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名大心。”十..

大文殊寺

又作文殊真容院、菩萨顶真容院。位于五台山灵鹫峰。唐代法云创建,延请名匠安生塑造大圣文殊尊像,塑像之初,二人相与恳祷,求文殊菩萨一现圣容,七日之后,光中果现菩萨德相,遂得传写,故称真..

大方等日藏经

凡十卷。隋代那连提耶舍译。为大方等大集经日密分之同本异译。内分十三品,叙述佛陀在王舍城宣说不净之因缘与舍摩他之观法等,并警戒破戒之比丘。后四方诸佛遣诸菩萨持咒至说法之会座,佛遂就此..

大方等陀罗尼经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

大方等无想经

梵名Mahāmegha-sūtra。凡六卷(或五卷、四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大云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大般涅槃经。略称无相经、大云经。今收于大正藏..

大方广

梵语mahā-vaipulya。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又作无比、广破、大方等。无外曰大,正理曰方,包富曰广。一乘实相之理,具此三义,故称大方广。为大小乘之通名,然多用于大乘经。大乘为方广..

大方广十轮经

梵名Da?a-cakra-ksiti-garbha。凡八卷。译于北凉,译者佚名。又作方广十轮经、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述说地藏菩萨之功德,并说依十种佛轮及三乘之十种依止轮,可以转十恶业轮等。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