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蓝顺

宋代临济宗僧。生卒年不详。西蜀人。出家后,与圆通居讷同行赴蜀,后参谒黄龙慧南,得其心法。历住洪州(江西)上蓝禅院、景福、香城、双峰诸刹。以其接化亲切,人称顺婆婆。世寿八十余,于香城..

上转

指向上转。又作上转门。与“下转”对称。始觉为自利而上进,称为上转;本觉为化他而下向,称为下转。即真言行者发心修行,转向佛果菩提;此系从因至果之义。释摩诃衍论卷二(大三二·六一○上)..

丸土

土制之丸粒。又作九丸土。即如厕之后,用以清洁手等之物。九丸之中,三丸洗手,三丸洗瓶,三丸洗足。或以壁土干后制之,或以小豆粉、净砂合成。盖因印度古代无纸,多用篦或木片扫除粪门,以手及..

丸香

调和各种香而成之丸粒,乃密教修护摩法时所用供物之一。行法时,投诸炉中,烧以供养。盖丸香系以丁子香、白檀香、沉香、薰陆香等拌和而成,表示总集之烦恼,投之于火,表示以智火烧尽瞋烦恼。盖..

凡小

其意有二:(一)指凡夫。凡夫即小人,故称凡小。(二)指凡夫与小乘之人,两者并称凡小。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大三七·二五○上):“今既有斯圣教以为明证,未审今时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论乃加..

凡小八倒

指凡夫与小乘之人所起八种颠倒之见解。即:(一)非常计常,(二)非乐计乐,(三)非我计我,(四)不净计净,(五)常计无常,(六)乐计非乐,(七)我计非我,(八)净计不净等八种妄见。(参阅“八颠倒”31..

凡夫

梵语prthag-jana。音译作必栗托仡那,意译为异生。略称凡。指凡庸之人。就修行阶位而言,则未见四谛之理而凡庸浅识者,均称凡夫。大日经疏卷一载,凡夫以无明之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于诸..

凡夫十重妄

凡夫之阿赖耶识迷妄不觉,据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所举,将此不觉分为十重,且每重皆以梦喻之。即:(一)第一重,谓一切众生皆有本觉真心;如一富贵之人,端正多智,自住于本宅中。(二)第..

凡夫禅

即以浸法悦、求幸福为目的而修行之禅。宗密于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谓,此类禅者虽能正信因果,然以欣上厌下而修,故称凡夫禅。 p731 ..

凡性

指凡夫之性。又称凡夫性、异生性。为法相宗二十四不相应之一。即身具见惑而未证谛理之性。(参阅“异生性”5151) p731

凡习

指凡夫习善习恶之是非行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七中):“渐除凡习,渐显圣德,如风激动大海,不能现像,风若顿息则波浪渐停,影像渐显也。” p731 ..

凡圣

乃指凡夫与圣者。圣者又称圣人,即见道位(初生无漏智,见四谛道理之阶位)以上之人。小乘指预流向以上之人,大乘则指初地以上之人。而见道以下之人,即称凡夫。凡夫与圣者,在本质上乃绝对平等..

凡圣一如

又作佛凡一体、凡圣不二。乃指凡圣本性同一。即凡夫(指在迷惑中之众生)所具之本性,与圣者(超越迷惑者)所具之本性同一无异。故不论凡夫、圣者,彼等之生命本质并无区别,仅由于意识活动之迷..

凡僧

(一)未证圣果之平凡僧。又作愚凡僧。为“圣僧”之对称。梁高僧传卷三(大五○·三三九下):“严(智严)虽戒操高明,而实行未办。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 (二..

凡福

指人、天之福德。与三乘修行圣果之福德对称。此人天福德系为求得现生之乐与后生之乐,而勤修布施、持戒、修定等三种人、天之正业,所获得之果报。[成佛之道(印顺)] p732 ..

久住

指久居一处。法华经卷二信解品中谓,久住系指长者之穷子久住在外。又同经见宝塔品之久住,则指令法久住;如来寿量品之久住,乃请释迦佛久住于世之谓;妙音菩萨品则指多宝如来之久住。[大品般若..

久修

指长期之修行。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大九·五九下):“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长期修行以练身心,则称久修练行。[大宝积经卷一一九、维摩经卷下嘱累品] p723 ..

久远

即时间久远。无限之往昔,称为久远劫。成佛之时于历史可考者,称为近成佛;若从无始以来即已成佛者,则称久远实成佛,或久远古成佛。(参阅“十劫弥陀”435、“本迹二门”1965) p723 ..

久远实成

又作久成、久远古成、久远本佛、无始古佛。乃谓在印度摩揭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之伽耶始成(近成)之释尊(释迦),系为一种方便示现之假相;实际上,释迦于久远之前早已开悟成佛,且在..

乞士

梵语 bhiksu 之意译,指比丘。比丘为杜绝一切生业以清净活命,乃向信徒乞食,以之维持色身,故称乞士。[大智度论卷三、注维摩诘经卷一、慧琳音义卷二十七](参阅“比丘”1479) p724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