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脱门

梵语trīnivimoksa-mukhāni。指得解脱到涅槃之三种法门。略称三解脱、三脱门、三门。即:(一)空门(梵?ūnyatā),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二)..

三道

(一)又作三聚。指惑道、业道、苦道;此三者为生死流转之因果。(一)惑道,又作烦恼道,迷惑恼乱诸法事理之妄心。(二)业道,由妄心所发,乃身口意三业所作。(三)苦道,以惑业为因,招感三界六道之..

三道宝阶

指金、银、琉璃三阶。又作三道宝梯。即佛陀从忉利天下降时所用之三道阶梯。相传佛陀曾上升忉利天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三月,其后从天界回地上之际,帝释天化现金、银、琉璃等三道阶梯,佛陀即依此..

三僧祇百大劫

即菩萨发心至佛果之修行时间。又作三祇百劫。为三阿僧祇劫和百大劫之合称。三阿僧祇,又作三劫,阿僧祇译作无数,或指数之极;劫乃时间名称,译作长远等,其中有大、中、小之别。三个阿僧祇之大..

三漏

梵语traya āsravāh,巴利语tayo āsavā。又作三有漏。指令有情留住于三界之欲漏、有漏、无明漏等三种烦恼。(一)欲漏(梵kāmāsrava),又作欲有漏。即欲界所系根本烦恼三十六随眠中,除五部..

三渐次

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佛欲说修行地位,先说三等渐次之法以为根本,即:(一)除助因,即祛除众生助恶之因,如葱、[艹/韭]、薤、蒜、兴渠五种辛菜,食之易引发淫恚,为邪魅所著,令天人远离,..

三疑

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二载,习禅之时,若生起如下三疑,则不能入于禅定。即:(一)疑自,若人以诸根闇钝、罪垢深重,遂自疑非是受道之器,禅定终不能发。(二)疑师,怀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

三福

指往生极乐净土者所修之三种净业;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即:(一)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二)戒福..

三福业

又作三福业事、三性福业事。(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二载,指:(一)施福业,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者来乞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称为施福业。(二)平..

三种人难报

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有三种人令有情众生获大利益,纵然尽形寿以各种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缘供养之,亦难以报其恩。此三种人即:(一)令出家者,若有人为其说法,劝令出家,剃发..

三种不坚易三坚法

本事经卷七以财、身、命三种不坚,转成坚财、坚身、坚命等三种坚法,即:(一)不坚财贸易坚财,谓一切世间财物,体非坚固,聚散无常,不可久保;若能持以布施梵行清净之人,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

三种方言

为三论宗解释“八不中道”所用之三种言教。即因应受教者所缘之方域,由能化之圣者所设之三种言教。此系隋代吉藏之师兴皇法朗所立。据大乘玄论卷一载,(一)第一种方言,谓非生、非不生为中道,生..

三种止观

指天台宗所立之渐次止观、不定止观与圆顿止观。略称三止观。此三观依序为初浅后深之观法、浅深不定之观法与初后不二之观法,三者皆是缘实相之大乘止观,系天台智者大师秉承南岳慧思禅师之说,为..

三种世间

指三种世界。又作三世间。(一)据大智度论卷七十载,世,隔别之义;间,间差之义。(一)众生世间,即指五阴所成的一切众生;为能居之正报。又作假名世间,于十界、五阴等法之上,假立名字,各各不..

三种生身

指人类身体具有之三位。系数论学派所立。即:(一)微细身,略称细身。指初生之身,即佛教所指之中阴身。此微细身生入胎中,由父母之赤白和合而增益其身。以其微细差别能生初身,故为常住之身。当..

三种示导

梵语trīniprātihāryāni,巴利语 tīnī pātihāriyāni。又作三示现、三教化、三变现、三变化、三示导、三神变、三轮、三业轮、三神足、三种神变。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示现身、口、意三业..

三种光明

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一载,光明有三,即:(一)外光明,指日、月、星光及火珠、灯炬等光,此等光明能破除昏暗,故称外光明。(二)法光明,指随所闻之法,观察修习,明心见性而显现之光明,此等光明能..

三种成就

指唯识宗所说之种子、自在、现行三者。成就乃“得”之异名。有情之身中为色、心诸法所属,他身及非情等为己受用之物者,皆由自识所变,故称为得。唯识家就有情可成之诸法假立三种成就,即:(一)..

三种有

有,“存在”之义。三种有,指三种存在之法,即:(一)相待有,如对长而有短,对短而有长;对境有心,对心有境;又如轻重、彼此、大小、高低等亦如是。(二)假名有,假多数集合为一物,如假四大和..

三种至教

显扬圣教论卷十一载,至教有三,即:(一)圣言所摄,谓修行之人于如来及诸弟子所说正法,当遵崇圣制,信解修习,不敢违越。(二)对治杂染,谓修行之人修善去恶,必有对治之法,如心散乱,则以禅定..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