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欲恶不善法

【离欲恶不善法】 p1430瑜伽六十三卷五页云;问:何因缘故,初静虑中,说离欲已;复说远离恶不善法?答:为欲显示诸欲自相故;及为显示诸欲过患相故。过患相者:由彼诸欲,发起恶行,坠堕极下恶..

痴人

【痴人】 p1440大毗婆沙论十六卷三页云;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此有何义?答:是诃责语。谓佛世尊、诃责弟子,称言痴人。如今亲教及轨范师、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诸过失;便诃责言;汝为..

愿自在

【愿自在】 p1442世亲释九卷十五页云:愿自在由精进波罗蜜多圆满故者:谓修精进,一切所作、皆能究竟;故所思事、一切皆成。应知在昔修精进时,随所作事,皆能究竟,中无懈废;由此为因,今随所..

触支差别

【触支差别】 p1450瑜伽九卷二十页云:眼触云何?谓三和所生,能取境界净妙等义。如是余触,各随别境,说相应知。此复二种。谓六处种子所摄受种子触,及彼所生果触。欲界、具六;色界、四;无色..

释迦菩萨受记处

【释迦菩萨受记处】 p1455西域记七卷三页云:慈氏菩萨受记西、有窣堵波,是释迦菩萨受记之处。贤劫中人寿二万岁,迦叶波佛出现于世,转妙法轮,开化含识。授护明菩萨记曰:是菩萨、于当来世,众..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p1456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以世间净智所依等持、为所依止,为觉诸谛,于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简择住。二解瑜伽四十八卷七页..

摄圣教义相

【摄圣教义相】 p1459此内明处第三相。瑜伽十三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摄圣教义相?此中有能修习法。谓于诸善法,专志所作、相续所作、方便勤修。有所修习法。谓所有诸善法。有有过患法。谓应遍知法..

【护】 p1461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护者:谓于他相续中爱故。

【缠】 p1461如八缠中说。二解瑜伽八卷六页云:数起现行,故名为缠。三解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又现起相续无断绝义,说名为缠。缠有八种。谓无惭等。四解集论四卷十二页云:数数增盛,缠绕于心..

魔事

【魔事】 p1462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魔事?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着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若正安住密护根门;于诸所有可爱色声香味触法,由执取相、执取随..

变吐

【变吐】 p1464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变吐?世尊告曰:诸修所断烦恼断故。

变化喻

【变化喻】 p1465世亲释五卷六页云:于此复疑:若有情义,实无所有;云何证真诸菩萨等,作彼利乐觉慧为先,彼彼趣中,摄受自体?为除此疑;说变化喻。显依他起、譬如变化,实无有义。由化者力,..

变似了

【变似了】 p1465辩中边论上卷二页云:变似了者:谓余六识、了相粗故。

变化身非卽自性身

【变化身非即自性身】 p1466摄论三卷二十二页云: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于睹使多及人中生,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书算数印工巧论..

显扬论中四论可得

【显扬论中四论可得】 p1467显扬五卷一页云:又此论中、四论可得。非于余论。是故最胜。何者四论?一、非二边论,二、非一向论,三、一切取断遍知论,四、立正相论。非二边论者:谓非有、非无、..

观待因

【观待因】 p1468瑜伽五卷十页云:依领受因依处,施设观待因。所以者何?由诸有情,诸有欲求欲系乐者,彼观待此,于诸欲具,或为求得;或为积集;或为受用。诸有欲求色无色系乐者,彼观待此,于..

观察非妙诸行以之为苦

【观察非妙诸行以之为苦】 p1471瑜伽十七卷十三页云:云何观察非妙诸行以之为苦?谓如有一、作是思惟;见少盛色应可爱乐诸母邑已,所生贪爱受用悕望,即是集谛,为众苦因。由此故生;生已,老死..

鹦鹉喩补特伽罗

【鹦鹉喩补特伽罗】 p1472瑜伽六十九卷六页云:云何鹦鹉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唯依于文;不依于义。唯随文转;不随于义。不能依义发异言词。..

蕴界处差别四种

【蕴界处差别四种】 p1454杂庥论五卷十二页云:复有四种差别。谓相差别,分别差别,依止差别,相续差别。相差别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差别。如色受等。分别差别者:谓即于蕴界处中,实有、假有..

蕴等十法各有三义

【蕴等十法各有三义】 p1454辩中边论中卷七页云:此蕴等十、各有三义。且色蕴中有三义者:一、所执义色。谓色之遍计所执性。二、分别义色。谓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别以为色故。三、法性义色。谓..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