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食体证

【识食体证】 p1434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谓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

识住因缘寂止

【识住因缘寂止】 p1437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若聪慧者,于诸色爱,乃至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离。于烦恼分所摄发业四身系缠,亦能永断。所以者何?由在家众,依贪欲瞋恚二系,发起诸业。摄受境..

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

【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 p1439瑜伽七十卷七页云:复次有七种法,为欲证得三摩地者,应正了知。一、内定退因。二、外定退因。三、内定退。四、外定退。五、内定退及因对治。六、外定退及因对治。..

系缚相因

【系缚相因】 p1445显扬十八卷九页云:系缚相因者:谓烦恼随眠。此依能生后有而说。

类智所缘

【类智所缘】 p1446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类智何所缘?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及一分无漏法。何故类智缘色无色界系诸行及一分无漏法?答:类智知色无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故。..

触义

【触义】 p1449俱舍论十卷三页云:触为何义?颂曰:触六、三和生。论曰:触有六种。所谓眼触、乃至意触。此复是何?三和所生。谓根境识、三和合故,有别触生。且五触生、可三和合;许根境识,俱..

触处有十一种

【触处有十一种】 p1451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二页云:触处有十一种。谓四大种滑性、涩性、轻性、重性、冷性、饥性、渴性。问:为缘一触,生于身识?为缘多触、生身识耶?有说:但缘一触、生于身识..

蕴与取蕴差别

【蕴与取蕴差别】 p1453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四页云:问:蕴与取蕴、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彼名为蕴,此名取蕴。复次蕴、通有漏无漏,取蕴、唯有漏。复次蕴、摄三谛,取蕴、摄二谛。复次蕴摄十..

释迦菩萨何时修满六度

【释迦菩萨何时修满六度】 p1456俱舍论十八卷九页云:我释迦菩萨、于何位中,何波罗蜜多、修习圆满?颂曰:但由悲普施,被折身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六波罗蜜多、于如是四位,一二又一..

摄受真实

【摄受真实】 p1459辩中边论中卷五页云:云何应知相名分别真如正智,摄在根本三真实耶?颂曰: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论曰:相等五事、随其所应,摄在根本三种..

缠有八种

【缠有八种】 p1462杂集论七卷一页云:缠有八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心;故名缠。由此诸缠,数数增盛,缠绕一切观行者心;于修善品,为障碍故。修善..

缠及随眠差别

【缠及随眠差别】 p1462瑜伽五十八卷九页云:现行现起烦恼名缠。即此种子、未断未害,名曰随眠。亦名麁重。又不觉位,名曰随眠。若在觉位、说名为缠。..

辩中边

【辩中边】 p1462辩中边论下卷十七页云:何故此论名辩中边?颂曰:此论辩中边、深密坚实义,广大一切义,除诸不吉祥。论曰:此论能辩中边行故;名辩中边。即是显了处中二边能缘行义。又此能辩中..

【誉】 p1463集异门论十八卷八页云:云何名誉?答:诸有隐背不现在前称赞叹美,亦复揄扬;言彼信戒闻舍慧等、悉皆具足。是名为誉。

显色圆满

【显色圆满】 p1467佛地经论一卷七页云:最胜光曜七宝庄严者:谓大宫殿、用最盛光曜七宝庄严。或大宫殿、七宝庄严故;最胜光曜。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牟婆洛揭婆。五、遏..

显现变异分别

【显现变异分别】 p1467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显现变异分别者:谓眼识等、显现似彼所缘境相、所有变异。缘此显相变异分别。此亦如前所说老等种种变异。由此亦于老等位中变异起故。无性释四卷二十..

观察亊

【观察亊】 p1468瑜伽八十六卷十页云:观察事者:谓四念念住。为欲对治四颠倒故;如实遍知一切境故。

[麦@广]麦

【[麦@广]麦】 p1472七虱为[麦@广]麦。如逾缮那等量中说。二解如色之分齐中说。

尽智无间有何智生

【尽智无间有何智生】 p1286俱舍论二十四卷十五页云:尽智无间,有何智生?颂曰:不动尽智后,必起无生智。余尽或正见,此应果皆有。论曰:不动种姓诸阿罗汉、尽智无间,起无生智。非更有尽智,..

疑盖之食及非食

【疑盖之食及非食】 p1288瑜伽十一卷七页云:问:疑盖,以何为食?答:有去来今,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谓我于过去,为有为无?广说如上。不正思惟者:谓不可思处所摄思惟。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