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规

(书名)唐德宗元和年中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之规式,谓之清规,即百丈清规也。后称曰古清规。其后一家之祖师各应时处而制寺规,皆谓之清规。清规者,清净之仪轨也,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

清扬

(杂语)妙声清净,音响远扬也。无量寿经上曰: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扬哀亮,微妙和雅。

清课

(杂语)谓释家日行之课程也。邓渼诗曰:蒲团清课后,纨扇艳歌中。

清堕

(术语)小乘之阿罗汉误解清净涅槃遂堕于偏空,谓之清堕。祖英集曰:若不见,鹫峰胜集,百万茫茫等闲过,怀衲之外皆清堕。

清辩

(人名)梵名婆毗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之有宗而立空宗,是在印度为空有二宗诤论之嚆矢。西域记..

清斋

(术语)清净之持斋也。由下午至明旦不食,谓之斋。【又】释氏要览下曰:今民俗以辰刻饮一杯水,终日不食,云清斋。【又】谓茹素戒荤也。王维诗曰:松下清斋折露葵。【又】(杂名)楞严经曰:我..

净人

(杂名)奉侍比丘僧之俗人也。其人解比丘之净语,故称曰净人。比丘之指命,总顺戒律之作法,故谓之净语。资持记中三之一曰:知属前人,净在此人,由解斯义,故号净人。..

净口业真言

(真言)即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十四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诵此真言者,一切口业悉皆清净。不诵真言,以恒河水漱,亦不净也。..

净土

(界名)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梁译之摄论八曰: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净土。大乘义章十九曰: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

生净土法八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

十七种净土

(名数)佛于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之众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三、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

净土宗

(流派)佛教之一派。以普贤为初祖,主于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三人。同愿往生极乐国土。魏之昙鸾,唐之道绰,皆专修此道。以观想持名专修为上,一名莲宗,..

净土门

(术语)门者差别之义,对于圣道门而云净土门。

净土七经

(名数)为支那净土教依典之七经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大阿弥陀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鼓音声三陀罗尼经一卷。皆为赞叹净土之经典。..

净土变相

(术语)变者动也,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之动相,故云变相。或曰变者变现之义,图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故名变相。乐邦文类曰:李翰林白。金银泥画净土变相赞曰: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

净土生无生论

(书名)一卷,明传灯撰。各家注述如下:净土生无生论注一卷,明正寂注。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二卷,明受教记。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达默集。..

净土往生论注解

(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

净三业印

(印相)莲华合掌为清净三业之印契,故云净三业印。

十六字成三十七尊

(术语)此真言正有十六字,是十六尊之种子,然依阿阇梨之口传谓此十六字乃定慧三十二尊之种子,于此附加五佛之种子而为三十七尊。..

净天眼

(术语)清净之天眼也。中阿含经十三曰:已得静正住。逮得净天眼。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