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1032~1085)北宋儒者。洛阳人,字伯淳。谥号“纯公”。世称明道先生。与弟程伊川(程颐)并称二程子。进士及第之后,步入宦途。致力于老庄及佛教之钻研,并于经学确立其特有之见解。主张阴阳..

章安

(561~632)隋代僧。临海章安(浙江临海)人,俗姓吴。字法云,名灌顶。世称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七岁从摄静寺慧拯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慧拯入灭后,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至天台山修..

章敬寺

住于陕西长安城东通化门外。系大历二年(767)唐代宗宠臣内侍鱼朝恩,为章敬皇太后而建。牛头宗径山法钦受代宗之迎请,赐“国一国师”之号,敕住于此。章敬怀恽亦曾住此。 p4836 ..

章敬拨空

禅宗公案名。章敬,指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章敬怀恽。本则公案为章敬禅师接化学人时,被问及“祖师心地法门”之故事。有问章敬谓(卍续一四八·一○八下):“所传心地法门,为是真如心、妄想..

章疏

区分篇章以论教义者,称为章;通释经论之文句者,称为疏。如大乘义章、观经疏。中国、日本著述之佛教书籍一般皆称为章疏。(参阅“疏”4739) p4836 ..

章华寺

位于湖北沙市东北隅。原为楚灵王六年(535 B.C.)所建章华台之旧址。原台高十丈,亭榭、宫室极其壮丽,元泰定年间于废址建寺,亦称章华。现存之建筑为清代所重修者,计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

童女

梵语kumārī 或 dārikā。即未成年之少女。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载,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又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载,观自在菩萨之化..

童女相

即指童女之身相。有谓依童女之身相,可知其将来所生男女之善或非善。俱舍论卷五(大二九·二七下):“勿谓表有为善恶,如童女相表善非善。”俱舍论光记释上引中之“童女相”谓,若性贞洁,脚膝..

童子

梵语kumāra,巴利语同。音译作鸠摩罗。或梵语 kumāraka,音译鸠摩罗伽。(一)四岁或八岁以上,未满二十岁,且尚未剃发得度之男子,称为童子、童儿、童真;女子则称童女。[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

童子寺

位于山西太原西南二十公里龙山上。为北齐天保七年(556),宏礼禅师创建。相传有二童子见此山石,俨似世尊,遂镌佛像,高五十七公尺,因名童子寺。北齐文宣帝高洋曾登本寺俯瞰城景;唐代高宗于..

童子形

为佛像分类之一。又作童形。即顶上结发,呈可爱少年少女之姿态。 p5169

童子经法

为依据护诸童子经所修之秘法。父称十五童子法、护诸童子经法、乾达婆法、童子经书写供养作法。护诸童子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初示致使幼儿产生疾病之十五童子鬼名号:弥酬迦、弥迦王、骞陀、阿波..

童真

(一)梵语 kumārabhūta。音译究摩啰浮多。为沙弥之别称。据玄应音义卷五载,究摩啰,乃彼土八岁未冠者,为童子之总称;浮多,意为真,亦作实之意。(二)(543~613)隋代僧。河东蒲坂人,俗姓李..

童行

行,行者,乃于寺院服杂役者。禅宗寺院对于尚未得度之年少行者,称为童行。又称童侍、僧童、道者、行童。其所居之室,则称童行堂、行堂。又教训童行,谓之训童行。[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轨则..

梵语 sughosaka。音译索伽沙迦。管乐器之一种。又称笙笛。起源不详,乃行于古代东方诸国之乐器。据通典卷一四四载,我国之笙,古代以瓠(匏)类为之,簧管插列于瓠中,于管底装上由响铜制成之簧..

指行脚僧覆盖于头顶之斗笠。律典中分竹盖、叶盖二种。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入院条(大四八·一一二五中):“古人腰包顶笠到山门首下笠,入门炷香,有法语,就僧堂前解包。”又“笠重吴天雪”一语,..

笠置山

位于日本京都府相乐郡木津川之南岸。山上有弥勒寺,为大友皇子(天武天皇皇子)所创建,贞庆再度兴建,作为后醍醐天皇之行宫,后被烧毁。山中有建久七年(1196)所制之铜钟一口,此外尚有藤原期..

第一寂灭

(一)指实相妙理、涅槃寂静。实相之妙理本为诸法中之第一义,故称第一;远离一切言辞之相,故称寂灭。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中):“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

第一我身

密教经典用以喻指密教之教祖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我,大自在之意。毗卢遮那为第一无比之大自在身,故有此称。[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大日经疏卷四] p4758 ..

第一最胜三昧耶印

为密教所说阿弥陀如来定印之一。略称最胜三昧耶印。又称法界定印、除散乱心印。据守护国界主经卷二载,此印之印相,系以左手掌上仰,置于脐上,右手掌亦上仰,重叠在左掌上,大拇指与食指相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