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筒

又作如法经筒。为安置经卷之容器,多以木刳成圆筒形、八角形,附上金银泥绘之花纹,若埋于地中者,为避免腐朽,每镀以金银,或改以铁、陶、石等制之。元魏僧慧思惟恐佛教于末法时期灭亡,希望五..

经量部

梵名Sautrāntika。又作僧迦兰提迦(梵 Sajkrāntika)、修多罗论部、说度部、说转部、说经部(梵Sūtravādin)、经部。为小乘二十部派之一。系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之部派,此派开创者鸠摩罗驮(..

经集

巴利名 Sutta-nipāta。属南方上座部经藏(小部)之巴利语经典。因其他各经分别有其独自之特征,故均有其特定之名称,唯有本集乃是由杂多之经所集成,故称经集。本集之形式,有长短不同之诗集,..

经塔

(一)指收藏经书之塔。塔内所收之经文、偈颂、陀罗尼等,称为法舍利。 (二)即以经文书写成之塔形。又作经曼荼罗。据书史会要卷六所载,北宋僧法晖于政和二年(1112)以细字书写经文,形成一塔。..

经道灭尽

佛陀之教法称为“经”,故以“经道灭尽”喻指佛之教法衰微灭尽。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p5557 ..

经幢

刻有经文之石柱。又作石幢。一般多使用八角形之石柱,其上刻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风盛行于唐朝中期至五代辽金之顷,尤以北部地方更盛,所传留之遗品不少。后再传至朝鲜、日本。 p5557 ..

经论释

指经、论、释三者。经为佛陀所说之教法;论为印度学者祖述(或解释)经所说者;释则阐释经论之深义,而由中国或日本等学者所解释者。此外另有经释(经与释)、论释(论与释)等称。 p5557 ..

经头

禅林中掌管经卷图书之职称。又禅院中,为补修大藏经而至街坊诵读经典,向人募捐之僧,亦称经头;若所诵读者为般若经,则称般若头;诵读华严经、法华经,则称华严头、法华头。[禅苑清规卷四街坊..

经柜

贮经书、道具、众僧衣服之器。其在僧堂者,称为函柜;在众寮者,称为经柜。众寮是看经之所,故作经柜。[敕修百丈清规卷下大众章亡僧抄札衣钵条、节腊章众寮结解特为众汤条] p5557 ..

经藏

(一)指经、律、论三藏中之经藏。(参阅“经”5548) (二)又作经楼、经堂、经库、法藏、轮藏、转轮藏、藏经阁、法宝殿。即指收藏经文之建筑物。于印度、中国、朝鲜等,早已有建造经藏之事迹,例..

经藏堂主

禅林中管理经藏之职称。堂主之上有藏主,然藏主不居藏殿,而由堂主守经,其职责与众僧之借阅书籍有直接之关系,故常在藏殿。[禅林象器笺卷六职位门] p5558 ..

经题

即经典之标题。又作首题。一般而言,梵文佛典不论经、律、论,皆于卷首置归敬序,其次为本文,至末尾始揭示标题。西藏译佛典,初列梵名及西藏译名,次有归敬序及本文,终则附有西藏译名及翻译校..

经忏

诵经礼忏之略称。诵经有种种功德,礼忏可消除罪业,故为佛教徒常见之修行方式。今谓出家人专以替信徒诵经礼忏为业者,称之为赶经忏。 p5558 ..

经变

全称佛经变相。为描绘经典所记述情景之图画。以唐代寺院壁画为主。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卷三之长安慈恩寺条:“塔北殿前牕间,吴画菩萨;殿内,杨庭光画经变。”为其例。其种类甚多。例如:..

经体三尘

指声尘、色尘、法尘三者。(一)声,如于佛世时,闻金口之声而得道者,是以声尘为经。(二)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持者,是以色尘为经。(三)法,内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是不由他教,不由纸墨..

经赞

即赞叹经典之偈颂。现存之梵文经赞中,有法华经赞(梵 Saddharmapundarīka-stava)及赞般若波罗蜜偈。其中,法华经赞存于日本河口慧海自西藏携回之梵文法华经写本之首部,其内容系以首卢迦(梵..

置答

即置弃而不答。如外道问佛:“神魂是断?是常?”或问:“如来死后是有?是无?”等问题时,佛皆置而不答。(参阅“十四无记”414、“四记答”1753) p5563 ..

违反道理,触犯禁条而招受苦报之恶行为,称为罪或咎。亦有称烦恼为“罪”者,然大抵以身体、言语、意志(即身、口、意)等三方面所犯之恶行(业),称为罪业。 罪为恶之行为,故称罪恶;以其能..

罪人

梵语pāpin。指造罪之人。佛教之因果观中,强调善恶必报,造恶众生,死堕地狱,受极大苦。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大一三·七八二中):“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

罪重大果

罪重,谓诸恶业中之最重罪,即破僧之虚诳语,为罪中之最大者。大果,谓诸世间善业中之最大果,即感非想非非想处之思业,为果中之最大者。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六谓,破僧之虚诳语者能招感无间地狱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