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即非离蕴我

(术语)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为存在,然于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着在非即非离蕴关系之我见也。..

非时

(术语)律以自晨朝至于日中为时。自日中至于后夜之后分为非时。萨婆多毗婆沙七曰:非时者从日中至后夜后分,名为非时。从晨至日中名时,何以故?以日初出,乃至日中,明转盛,中则满足,故名为..

非时食

(术语)非时之食也。谓过日中而食者。律中制之为戒法,八斋戒及十戒中之不过中食戒,比丘戒之非时食戒是也,盖为佛道修行使节食欲也。..

非时浆

(饮食)比丘非时得食之浆类。即四药中之非时药也。行事钞下二曰:非时浆者,僧祇一切豆谷麦煮之头不卓破者之汁,若苏油、蜜、石蜜、十四种果浆。..

非时药

(饮食)四药之一。为养病躯非时得食之米汁果汁等也。行事钞下二曰:言非时药者,诸杂浆等,对病而设,时外开服。

非时食戒

(术语)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三十七戒也,总为禁过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尔时未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妊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毗舍遮!..

非修非学

(术语)亦不修行亦不学问之人,学生间深辱他之词。

非常

(杂语)犹言无常,谓世相之无常也。无量寿经上曰: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四十二章经曰: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

非常苦空非我

(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苦谛之境,而起四种之观解。即苦谛为三界迷妄之果报,而一切世间之法也。此世间之法,为由众缘和合而存在者,因缘散亦随而忽灭,故为非常,又逼迫恼害有情之心身..

非情

(术语)对于有情之称。草木土石等之无情识者。

非情成佛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

非得

(术语)使法于吾身获得成就之一种实物,名为得。反之而使法自吾身舍离间隔之一种实物,名为非得。假令断烦恼,则所断之烦恼与我身之间,生一种之非得,以间隔二者,故烦恼永不能会于吾身也。是..

非梵行

(术语)又曰不净行。梵者梵语,清净之义,非梵行者,不净之行,即指淫事,因而断淫称为梵行,色界之诸天无淫事,故称为梵天。戒疏二上曰:梵者天音,唐言为净。净者圣也,出家所为求圣兴行,今..

非灭

(术语)谓释尊之入灭,为非灭现灭,非实之灭也。以法华经寿量品说。释迦之本身为常住故也。然则出世亦化现也。法华文句九曰:非生现生,非灭现灭。..

非喻

(术语)八种喻之一。假说非实事而为喻也。

非黑非白业

(术语)无漏业也。无漏业性非染污。故曰非黑,不招致有漏之善果。故曰非白。

非想快乐

(杂语)非想天在三界之顶上,为果报最胜之处。外道以为究竟之涅槃。

非想八万劫

(杂语)非想天之定命为八万劫也。俱舍论世间品曰:无色四天,从下如次,二四六八万劫。

非想非非想天

(界名)旧曰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有四天,此为其中之第四天,三界之最顶也,因而亦曰有顶天。非想非非想者就此天之禅定而名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

非想非非想处

(术语)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与非有想非无想同。楞严经曰: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按非想非非想处,为无色界第四天..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