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眼金轮五坛法

(修法)设五处坛场而祈念佛眼尊所变之金轮佛顶尊法也。金轮佛顶,有大日所变、释迦所变、佛眼所变之三种。佛眼所变者,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所说。..

佛部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之一。总该曼荼罗诸尊中为佛之形像之部属而称为佛部。

佛国

(术语)佛所住之国土,又佛所化之国土也。净土固为佛国,秽土就佛之所化,亦可云佛国,如娑婆世界为释迦如来之佛国。维摩经嘉祥疏一曰:净秽等土无非佛国,若言净土但得净不兼秽。大乘义章十九..

佛国记

(书名)宋释法显撰。法显于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余国。还,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是书,凡一卷。

佛国记地理考证

(书名)一卷,清丁谦着。晋初统一,为时无几,即成偏安。当时四裔交涉寥寥,纪载因之简略。然幸赖此记,方得与南北诸史相接。是书考证之要,大略有八:一曰揆地望,二曰度情形,三曰审方向,四..

佛堂

(经名)安置佛之殿堂也。梵名设怛缚矩里然。直指称佛者非,宜呼为香堂。毗奈耶杂事二十六曰: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及五种之哀拔法,五种之爱乐法。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苦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谛得道,触于牛而死,入灭。

佛智

(术语)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于法无有..

二智

(名数)开佛智为二种:曰如理智,如量智。曰根本智,后得智。曰真智,俗智。曰实智,权智。曰一切智,一切种智。要之为事理一双相对,诸义相通,然华严宗多通用如理如量,法相宗通用根本后得,..

四智

(名数)或开佛智为四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是转凡夫之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余之五识,如其次第与成就之佛心相应之智慧也。..

五智

(名数)或开佛智为五智,前四智加法界体性智之一,是密教特有之说也。

佛无碍慧

(术语)称如来之大空慧。大疏六曰: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住此三昧者,即是住佛无碍慧。

佛迹

(杂名)佛之古迹也,又佛之足迹也。

佛围陀

(杂语)Buddhaveda,佛之三藏,犹如婆罗门之围陀经,故云佛围陀。善见律一曰:此沙门知佛围陀。

佛道无上誓愿证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证无上之佛道也。

佛灭

(术语)佛之涅槃也,在凡夫曰死,于佛曰涅槃,译曰灭,又译灭度。灭烦恼度苦海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经名)一卷,失译。阿难请问荼毗之法,佛言应如转轮圣王,又悬记千年后佛体显神变之事。

佛道

(术语)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为道。道有三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三佛之所得。今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恒沙菩萨..

佛钵

(物名)佛受用之食钵也。虽有铜铁等种种,而以石钵为至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