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参

(杂语)禅林之语。大事了毕,参禅罢休也。见象器笺十二。

罢参斋

(仪式)参禅了毕,设斋供养大众也。见象器笺十四。

罢讲斋

(仪式)教家之人参禅有省悟之分,即罢讲教,而办斋供养大众也。见象器笺十四。

弊耶伽罗

(杂名)Vyāghra,译曰虎氏。天竺之姓。见续高僧传三。

弊欲

(术语)世间弊恶之五欲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心着弊欲,乐于小法。

穷子

(譬喻)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

弊宿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证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

箭喻经

(经名)一卷,失译。中阿含第六十箭喻经之别译。有鬘童子,欲佛说一向世之有常,佛呵责之,说拔毒箭之喻。

箭道

(杂语)箭可达之距离也。法华义疏曰:一箭道者二里也。

箭过新罗

(譬喻)新罗远在支那东方,若放矢远过新罗去,则谁知其落处,以喻物之落着难知。

篇目

(术语)标题也。羯磨疏一之三曰:前标释篇目。梁僧传明律编曰:随有犯缘,乃制篇目。

篇聚

(术语)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聚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为五篇,聚门者,类聚其罪性及因罪(犯波罗夷僧残二罪而未成者曰偷兰遮),而为六聚七聚八聚也..

五篇

(名数)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复得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 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为婆尸沙之..

六聚

(名数)上五篇于第三位加偷兰遮罪Sthūlātyaya之一也。偷兰遮者,译曰大障善道,犯波罗夷与僧残二罪而未成就之罪也,因之而置于二罪之次。行事钞中一曰:五篇七聚,约义差别。正结罪科,止树..

七聚

(名数)于前六聚中分突吉罗罪之一为恶作恶说,即身口二业,而第六为突吉罗,第七为恶说。行事钞中一曰:言七聚者:一波罗夷,二僧残,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突吉罗,七恶说。..

八聚

(名数)此日本凝然师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上。二僧残,如上。三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舍堕,梵云尼萨耆波逸提 Naiḥsargikap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舍,今略云舍。尽..

九聚

(名数)于八聚上更加偷兰遮一聚而为九聚。

黎耶

(术语)Ālaya,阿黎耶之略。新称阿赖耶识,旧作阿梨耶,阿黎耶。宋高僧传七曰:黎耶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

(术语)梵语曰素佉Sukha,又曰苏吉施罗。遇好缘好境而身心适悦也。佛地论五曰:适悦身心名乐。梵语杂名曰:素佉。又曰:苏吉施罗。..

三乐

(名数)一天乐,修十善者,生于天上,受种种之妙乐也。二禅乐,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得寂静之悦乐也。三涅槃乐,离生死之苦而证涅槃,究竟得无为安稳也。见宝积经一百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