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包贮险心。
【解释】包藏阴险的心。
【分析】《楞严经》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因为心地的险恶,包藏在内心深处,使人无法觉察到。有些人在谈笑之间,心中却暗藏著害人计谋,设下连环的陷阱,使人难以逃离;这种巧诈阴险的深密,连高山大河都无法超越。
【故事】唐朝的李义府担任参知政事,容貌温和谦恭,和人说话必定面带微笑,但内心却是狡猾阴险、妒忌刻薄,擅于设计陷害他人,当时的人都称他‘笑中有刀’;又因为擅长利用阴柔来害人,所以称他‘李猫’。后来他因案出事被流放,死在隽州,子孙都没落了。
【原文】包贮险心。
【解释】包藏阴险的心。
【分析】《楞严经》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因为心地的险恶,包藏在内心深处,使人无法觉察到。有些人在谈笑之间,心中却暗藏著害人计谋,设下连环的陷阱,使人难以逃离;这种巧诈阴险的深密,连高山大河都无法超越。
【故事】唐朝的李义府担任参知政事,容貌温和谦恭,和人说话必定面带微笑,但内心却是狡猾阴险、妒忌刻薄,擅于设计陷害他人,当时的人都称他‘笑中有刀’;又因为擅长利用阴柔来害人,所以称他‘李猫’。后来他因案出事被流放,死在隽州,子孙都没落了。
【原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解释】所以吉祥的人,语善、视善、行善,一天有三件善行,积满三年,上天必定降给他福报。凶恶的人,..
【原文】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解释】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分析】这..
【原文】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解释】心中起了善念,善事虽然还没有做,但吉神已经跟随著他;如果心中起了恶念,恶事虽然还没有做,但凶神已经跟随著他。【分析】这里拈出‘心’字..
【原文】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解释】夺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吃有毒的肉来救饥饿,喝有毒的酒来止渴一样,不但不能暂时填饱肚子,死亡也会随即到来。【分析】这一节又申明贪利的害处,因为世人..
【原文】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解释】又有冤枉杀人的,就像换取刀兵相杀一样。【分析】上面说到横取,而这里接著又说冤枉杀人,是因为冤枉杀人这一件事,经常是由于贪爱、吝惜钱财而引起的。冤枉杀人的事,大概来说有七种。第..
【原文】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解释】又有各种蛮横霸占他人财物的人,司命之神就会估算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况,来让他遭受相等的报应,渐渐..
【原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解释】像以上的这些罪过,司命之神会随著所犯的轻重,夺除他的寿命(重的十二年,轻的一百天),寿命夺尽就死了。如果死后还有未完的罪责,就会殃及子孙。..
【原文】无故杀龟打蛇。【解释】无缘无故杀害龟、打死蛇。【分析】应世真人说:‘一切动物生命都不能杀害,而龟蛇这种生在阴湿处的精怪,是和北方真武星宿相互呼应,更是不可以杀害;如果无缘无故杀害它们,必定遭到悲惨恶报。所以仁慈的..
【原文】对北恶骂。【解释】对著北方恶言咒骂。【分析】吐口水、擤鼻涕只是特别小的事情罢了,但是对著北方吐口水、擤鼻涕尚且都有罪过,何况是恶骂呢?愚痴的人被忿怒的心所驱使,没有时间顾虑到这种禁忌,从来都不想想,自己生气时想发..
【原文】春月燎猎。【解释】春天时焚烧山林来打猎。【分析】焚烧山林来打猎,叫做燎猎。有关射飞逐走的事,太上尚且有明文禁戒,何况焚烧山林来打猎,所杀害的生命无穷无尽。但是却以春天来说明,是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时期,如果在..
【原文】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解释】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著太阳、月亮、星星,用眼睛长久看著日月。【分析】星辰在天上,随著时空运转,对人类并没有任何干涉,为何要向它吐口水呢?愚痴的人胡乱说它..
【原文】八节行刑。【解释】在八种节气的期间执行刑法。【分析】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叫八节。这些日子是诸天神祇分别施行普化教导、度脱众生的时间,并且逐条记录众生的罪过与福报。世人应该心地清净和平..
【原文】夜起裸露。【解释】夜间起床时裸露著身体。【分析】身为正人君子,在明显处懂得敬畏他人,在幽暗处知道敬畏神明,所以虽然处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像面对著神明一样。而且神明是处在幽暗的地方,本来就无处不到,而夜晚则是属..
【原文】秽柴作食。【解释】用污秽的木柴来炊煮食物。【分析】木柴虽然用来在灶下烧煮食物,但它的气实在是往上蒸发;污秽的木柴不清净,恶浊的臭气会触犯灶神,这是第一种不可以用的原因。既然拿它来烧煮食物,难免会拿来作为祭祀之用,..
【原文】又以灶火烧香。【解释】又用灶火来点香。【分析】按照《天师门下科令》说,灶下的灰火,叫做伏龙屎,所以不可以用来点香。我曾经看到教典里提到香火的忌讳,还不止这一件事。例如有油渍的纸捻,不可以用来点燃金纸,这叫做枉积蜡..
【原文】对灶吟咏及哭。【解释】对著灶前歌唱和哭泣。【分析】《黄帝灶经》说:‘灶门之前不可以唱歌、吟咏、哭泣、诅咒、咒骂、叫喊。’须知吟咏与哭泣,悲哀欢喜虽然不同,但都是轻慢神明,必定会减除福禄和寿命。而且现代人在官府面前..
【原文】对北涕唾及溺。【解释】对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小便。【分析】北方是北斗星君所在的方位。北极是天上的枢纽,三界十方所有万灵仙真,都是归属于北极所管辖,所以祂是中天的斗极,号称‘至尊’;因此在至尊所在的方位,又怎么可..
【原文】朔旦号怒。【解释】在每月初一的早晨呼号叫骂。【分析】一个月的作为是奠定在初一,一天的作为奠定于早晨,这时正应当澄净心思,才能合乎天理。假使一有号叫发怒的情形,那么浊气会随著肝火上升,真气会随著怒声消散,于是神昏气..
【原文】晦腊歌舞。【解释】在晦腊之日,唱歌跳舞。【分析】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是司命灶君向上天奏报世人功过的日子。腊是指五腊,是五天君聚会审查世人善恶的日子。这些日子天君在玄都举行朝会,率领人间、地府、五岳等三万六千..
【原文】行多隐僻。【解释】行为多是不光明正大。【分析】隐僻,不是只指一件事而已,例如奸盗邪淫等类,凡是不可让上天知道,不可对人说的都是。然而其中比较大的,必定是关于淫秽的事,所以太上把它写在损子堕胎的后面,实在是有道理。..
【原文】损子堕胎。【解释】损害孩子,堕掉胎儿。【分析】人身至极尊贵,要得到人身非常困难。佛陀说,人刚要出生时,有九天司马在场,九天神灵称庆,太乙执掌符命,帝君评量命运,将一切善恶资料登记在名册上,司命灶神来计定寿命,五帝..
【原文】跳食跳人。【解释】跳过食物和人体。【分析】食物为滋养身命的资粮,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可以随便轻视忽略吗?如果跳过食物、跨越人体,都是造罪,可以不戒除吗?【故事】唐朝有一位官员进入山中,到了人烟绝迹的地方,看见一家..
【原文】越井越灶。【解释】跨越井灶。【分析】井的利益非常大,有泉神负责管理,名叫‘观’,形状好像美女。而且井中的水,既能利益灌溉、泽润群生,更可以用来祭祀神明、供养佛祖,怎么可以亵渎轻慢呢?灶神位居五种祭祀对象之一,叫做..
【原文】偏憎偏爱。【解释】偏差的厌恶,偏差的喜爱。【分析】偏憎偏爱,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君王对待臣属,父亲对待儿子,丈夫对待妻妾,主人对待仆人,都有这种情形,惟独妇人对于前后任妻子所生的嫡子庶子,差别特别严重。所以从..
【原文】自咒咒他。【解释】诅咒自己,又诅咒他人。【分析】这一句是说诅咒而没有正当道理可以诉求的人,凡是生气而自我诅咒,又兼诅咒他人的都是,这就是小人与女子招致灾祸的先兆,往往会在还不到该死的时候,就立刻应了自己所诅咒的话..
【原文】怀挟外心。【解释】暗中怀著偏爱外人的心。【分析】臣子欺骗君王,子女违逆双亲,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贼害,朋友互相倾陷,都是外心所造成的。然而不须等到付诸行动,只要心念一动,人们虽然还不知道,但鬼神已经在谴责他心中..
【原文】作为无益。【解释】所作所为毫无益处。【分析】世间的万事转头就空了,只有积德行善、兴利除害等事,才能生生世世随身受用,没有穷尽。其它像是房宅台池、衣食车马,以及一切诗画、珍宝、古玩之类,都足以让人丧失志气、拖累人身..
【原文】违逆上命。【解释】违背长上的命令。【分析】臣属接受君主的命令,儿女接受父母的命令,学生接受老师的命令„„。凡是在下位的人,接受在上位者的命令,这都是属于‘上命’。如果上命在义理上是行不通的,也应当婉转感动,事先劝..
【原文】轻慢先灵。【解释】轻视怠慢祖先的灵魂。【分析】先灵,是指祖先的灵魂。凡是出殡入殓不照礼仪,居丧期间不按礼制,没有尽快安葬遗体,斋戒祭祀没有诚意,拜祭扫墓不勤快,祠堂不整洁,香火间断,这些都是轻慢先灵。水流有它的源..
【原文】失礼于舅姑。【解释】侍奉公公婆婆没有礼节。【分析】媳妇侍奉公婆,就和儿子侍奉父母一样,必须要低声下气,用愉快的脸色,柔和的音声;更是要体察冷热,关心疾病痛痒,出入相扶持。如果稍微有一点失礼,那就是不孝,这种罪恶滔..
【原文】无行于妻子。【解释】对待妻儿不义不慈。【分析】对待妻子应该和气敬爱,对待孩子应该严肃端正。如果不以礼节对待妻子,就失去夫唱妇随的义理;如果不以道理教导孩子,就会伤害生育子女的恩德。不义不慈,都叫做无行。现代人对待..
【原文】常行妒忌。【解释】经常争宠妒忌。【分析】妒忌的心态,这是男女都会有,男人看到他人拥有功名就会妒忌,看到他人富贵就会妒忌,他人的职位逼近自己就会妒忌,才能胜过自己就会妒忌。这些都是心胸狭窄所造成的。至于妇人因争宠而..
【原文】每好矜夸。【解释】每每喜欢骄傲自夸。【分析】老子说:‘不自以为是的人,他的思想、作为才会显著;不自我夸耀的人,他的功劳才会受到肯定;不自我骄傲的人,他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大禹不骄傲不自夸,他说:‘纵然是愚夫愚妇..
【原文】不敬其夫。【解释】妻子不尊敬丈夫。【分析】丈夫可说是妻子终身所要依靠的人,怎么可以不敬重他呢?那些不敬重丈夫的女人,若不是悍妇就是荡妇。有的用恶毒的话来抵触他,有的出言咒诅或用巫术压制;她不知道凡是出生为女身的人..
【原文】不和其室。【解释】夫妻不和。【分析】夫妇和睦,然后家道才会昌隆。妇女虽然不曾读书明理,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丈夫就应该明白开导,固然不能放任,也不可以立刻产生嗔恨嫌弃之心。但是世间人一遇到强悍的妇女,就会受她欺凌;遇..
【原文】女不柔顺。【解释】女的不温柔和顺。【分析】《礼记》中说:‘男子率先女子,女子随从男子。’又说:‘女子年幼时要附从父兄,出嫁之后附从丈夫,丈夫死后要附从儿子。’《颜氏家训》说:‘妇女的主要工作,只是在于从事酒食衣服..
【原文】男不忠良。【解释】男的不忠厚善良。【分析】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良,是正直。万物之中,只有人类最具有灵性;而人类之中,又以男子最为尊贵。既然得到了这个尊贵的身体,却是奸佞而不尽忠,险僻而不正直,那么非但辜负自己的..
【原文】骨肉忿争。【解释】骨肉至亲忿怒争吵。【分析】唐朝的张公艺九代同堂,靠的只是一个忍字。忿怒争吵都是因为不能忍的缘故。骨肉至亲之间,如果太执著于道理,就会伤害感情;伤害到感情,就不合乎道理。怎么可以随便生气争吵呢?【..
【原文】嗜酒悖乱。【解释】喜爱饮酒而背理乱性。【分析】喝酒容易让人乱性,如果有人酷爱喝酒,损害就会非常大。醉酒的人善念会完全丧失,恶念会大发,人在清醒时所不敢做的事情、必定不敢说的话,醉酒时就会放肆地做、放肆地说。所以饮..
【原文】咒诅求直。【解释】在神前诅咒,来证明他的理直。【分析】咒诅,是向神明发誓;求直,就是请求神明赶快报应。这些不必要用奏章的形式来呈报,凡是忿怒争执妄言时,口中有所呼唤召请的都是。按照《咒誓章》上说:‘凡是有咒诅时,..
【原文】贪婪无厌。【解释】贪得无厌,难以知足。【分析】以口取物叫做婪,这是说人们的贪心,就像嘴巴对于食物,永远都不厌倦,没有穷极之时。老子说:‘罪过没有比多欲更大的,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知足的人,虽然贫贱也很快乐;..
【原文】谩蓦愚人。【解释】使用诡计来欺骗愚人。【分析】谩就是欺诈人在不知不觉之中;蓦,就是快速俐落的样子。凡是使用诡计设局骗人,让人家陷进他的策略中,就叫做谩蓦。谩蓦都不可以使用,而又加在愚人身上,那就更加可怜。即使愚人..
【原文】压良为贱。【解释】压迫良家妇女做卑贱的工作。【分析】现在做奴婢的人,都是前生造业积恶,过失积满了一千八百项。其中有的实在不是奴婢,原本是良家的子女,而我却以势力强制压迫,使他们成为奴婢,这就是压良为贱。至于贩卖良..
【原文】采取奸利。【解释】采用奸诈的方法来获取利益。【分析】取是就采而说的,利益如果是用奸诈手段得到的,那么他用心的残忍苛刻,就无所不用其极了!现在社会上所有的压榨船主、假借官势欺人、从中关说以赚取中间利益之类的事情都是..
【原文】以伪杂真。【解释】把假的东西搀杂在真的里面。【分析】近来市面上卖有许多假货,几乎是仿冒多过真品,这就是世道人心在变化呀!凡是饮食的需求、药品的使用,金属、布帛、器物之类,稍微有所欺骗误差,就会丧失良心伤害他人,没..
【原文】短尺狭度。轻秤小升。【解释】使用短尺、狭度、轻秤、小升等欺诈手段,来占人便宜。【分析】这四句都是指小人贪图利益的事。尺度升秤之类是用来平定物价、统一人情的。世间有人用两样标准,大入小出,重入轻出。这种居心,只是想..
【原文】左道惑众。【解释】用旁门左道来蛊惑众生。【分析】于玉陛说:‘道,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正路,儒释道三教圣人所说的道,虽然他们的迹象有所不同,但是其最高目的,是要让人明心见性,其次是要让人迁善改恶。他们的说法都是一样的..
【原文】秽食餧人。【解释】用污秽的食物给人吃。【分析】污秽的食物,或是在制作时不清洁,或是经过虫子爬过、老鼠咬过,或是隔夜放得太久,颜色味道已经变了,吃后足以致病伤人。若是用秽食给人吃,人必定会嗔恨他,神明也会讨厌他。至..
【原文】心毒貌慈。【解释】心意恶毒,脸上却装出慈祥的样子。【分析】心意恶毒已经使人难以防范,却又装出面貌慈祥的样子,更是令人不可测度!人没有不躲避虎狼而畏惧蛇蝎的,就是因为它们都很毒。一个人心毒而貌慈,表面上令人觉得可以..
【原文】淫欲过度。【解释】男女间的淫欲超过限度。【分析】因为邪缘而在外茍合,这种泯灭道德、丧失良心的事,太上固然已经垂诫在前;至于夫妇的正常房事,尤须有所节制。如果说正常房事不算是淫,怎能免除纵欲杀身的灾祸呢?因为人的元..
【原文】力上施设。【解释】竭尽自己的力量施威设法去求取。【分析】力上施设,就是自己能力所及之处,就尽力去施展威势,设法达到目的,不再为自己留一点余地,势力如果不把它使尽,就不肯停止,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扯满一帆风,又添八把..
【原文】分外营求。【解释】不依本分而一味钻营求取。【分析】世人之所以不依本分的原因,只是认为钻营求取就会有益罢了!应该思考人生的富贵贫贱都有定数,不容易改变,阴司有所注定的,阳间才能享有,这都是过去的业,可以分外地去营求..
【原文】假借不还。【解释】借用财物却不肯归还。【分析】假借,是用来通有无、舒缓济急的,本来是一件好事,受到的恩德已经不小了,怎么可以倚恃强势,用狡诈的手段来推托不还呢?他哪里知道没有了却的债务,死后仍然要偿还,欠得少的就..
【原文】施与后悔。【解释】布施给他人之后,心里又后悔了。【分析】施与这件事,要建立功德最为快速,然而必须乐善不倦,才会有所进步,即使是财力不够,也一定要常存此心,更何况可以把心念转为吝啬,而丧失自己的初发心吗?还没有布施..
【原文】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解释】指著天地,来为自己的卑鄙心怀做见证;引请神明,来鉴察自己的猥亵之事。【分析】天地是公正无私的,神明是正直不偏的,顺著天理就能得到吉祥,违逆天理就会招致凶险,它的感应就像响回..
【原文】背亲向疏。【解释】背离至亲而心向生疏的人。【分析】背亲向疏不止是单方面的事情,例如欺瞒、背弃了父母,私自托付妻家。对待父母亲人像是平常人,却去厚待妻子亲族;对待兄弟斤斤计较,而对待外人特别慷慨;不顾族人的贫寒,而..
【原文】弃顺效逆。【解释】抛弃顺道而效法逆道。【分析】周朝卫石碏说:‘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是六顺;卑贱妨害尊贵,年少欺凌年长,疏远者离间亲近者,新交离间旧识,小的加害大的,淫秽破坏义理,这就是六逆。如果抛弃六..
【原文】骂神称正。【解释】辱骂神明而自以为公正。【分析】聪明正直叫做神,是君子所应当敬畏的。但是有一些肆无忌惮的小人,自以为是正直无邪,可以使鬼神屈服,不知道他那微细的心术,鬼神早就看穿了,平白自招罪过罢了。【故事】镇江..
【原文】毁人称直。【解释】毁谤他人而自以为正直。【分析】士君子在待人处世方面,一定要做到尽其在我,要使自己正直而没有邪恶,这才是直。有的人本身未能正直,而只以毁谤他人来自称正直,那就已经丧失良心了,哪里能称他为直呢?而且..
【原文】造作恶语。谗毁平人。【解释】编造坏话捏作恶事,谗言毁谤平常之人。【分析】人纵然是有了过失,也应妥善为他掩护,如果本来就是清白无辜的人,却编造流言、捏造恶事来谗毁他,这种恶毒更大于刀斧虎狼。因为人本来没有罪,却因有..
【原文】贪冒于财。欺罔其上。【解释】贪得无厌冒领钱财,欺瞒他的长上。【分析】奉事长上要忠心,自己的操守要廉洁,这是当臣子的大节。现在却因为贪冒的缘故而蒙蔽长上,为臣的节操哪里还存在!纵然能够得到一时的富贵,大多很快就会破..
【原文】口是心非。【解释】嘴里这样说,心中却不是这么想。【分析】心口皆善,是纯善的人;即使是心口都不好,他人还得要防范。只有嘴巴说得像尧舜,心中却如同桀纣;口中海誓山盟,却是暗怀陷阱,这种人最难以测度。这种人事君必定不忠..
【原文】得新忘故。【解释】得到新的就忘记旧的。【分析】小的像衣服器具,大的像朋友之情、亲戚之谊;内则妻子侍妾,下则童仆婢女,这些都有新旧的差别。如果得到新的,就忘记旧的,这是最为薄情寡恩的人。【故事】有一位富翁没有儿子,..
【原文】用妻妾语。违父母训。【解释】听信妻妾的话语,违背父母的教训。【分析】妻妾的话语甜美,容易听进去;父母的教训正确,却难以遵从。妻妾的话,没有不和父母的教训相反的,这是世人对于孝道,总比不上听妻子的话的原因。父母的阅..
【原文】妄逐朋党。【解释】任意追随,结盟立社聚成同党。【分析】大的方面,身为人臣,结合朋友树立党派,争取权势,把持朝政,明显排除或暗中陷害。小的方面,身为百姓,附社结义,互相成为一股力量,招引同类结为党羽。这些都是妄逐朋..
【原文】斗合争讼。【解释】唆使他人争斗,撮合他人诉讼。【分析】他人若有争讼,就应当好言劝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那么两家都会受福。如果因而唆使他们争斗,或是暗中挑拨唆使,或是挺身作证,或是代为捏造证词,或者在衙门包揽诉..
【原文】呵风骂雨。【解释】呵斥风咒骂雨。【分析】风雨是天地造化的功能,各有司掌的天神。孔子遇到迅雷风烈的时候,必定整肃仪容而祈求上天。《曲礼》中说:‘如果遇到疾风迅雷大雨的天气,就一定要整肃仪容,虽然是在夜里,一定要起床..
【原文】怨天尤人。【解释】不检点自己,反而埋怨上天、归咎他人。【分析】在这个人世间向来就以缺陷著称,世间人哪能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些不能称心如意的人,一定是过去所积累的功德太薄,所以享有的福报也就较薄;惟有谨守本分,反省..
【原文】恐吓于他。【解释】恐吓他人,使其心生害怕。【分析】恐吓有两种,一种是遇到他人急难不加以安慰,还故意装腔作势,使他心生畏惧;另一种是为了贪图利益或报以前的怨恨,故意虚张声势使他怕我,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故事】湖州..
【原文】苛虐其下。【解释】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属或下人。【分析】在上位的人,残酷虐待部属及下人,在家过分鞭打奴仆或婢女,这些都是苛刻虐待。在上位的虐待下属,在篇中已经详细说过了,所以现在仅就居家对待下人的部分来详细说明。佛告..
【原文】逸乐过节。【解释】安逸享乐超过节度。【分析】安逸享乐是人人都想要的。《礼记》说:‘享乐不可过度,欲望不可放纵。’《国语》说:‘人民能够正常劳动,就会心存善念;如果过分安逸,就会常常想到淫欲。’这就是劝人不要过于安..
【原文】赏罚不平。【解释】奖赏与惩罚不公平。【分析】奖赏和惩罚太轻或太重,稍微错了一点便是不公平。公道不存在,人心就会不服,非但没有办法表扬功绩、惩罚罪恶,反而足以积聚怨恨,招致祸害。【故事】蜀汉诸葛孔明说:‘我的心就像..
【原文】巧诈求迁。【解释】用奸巧诈伪的手段求取升迁。【分析】君子一旦踏入了仕途,便应当以忠心、正直、公正、廉洁,当作是自己分内之事。现在却有人为了求取升迁,而使用奸巧欺骗的手段,实在是心术不正到了极点。这种人如果在朝廷当..
【原文】掳掠致富。【解释】用强力抢夺他人的财物而致富。【分析】所谓的掳掠,如果不是用战争的方法,怎么能够得到呢!但是当官的人剥削百姓、吞并财产,私下窃取公款;地方上的豪强、恶势力放高利贷,这都是掳掠的行为。用这些方法来获..
【原文】强取强求。好侵好夺。【解释】用强迫的方式取得,以强力向人索取。喜欢用侵占的方式,或用抢夺的方法。【分析】自己分内所不应该得的,却一定要得到,就叫做强;要别人供给我,就叫做取;我自己向他人乞讨,就叫做求;使用狡诈的..
【原文】抵触父兄。【解释】言行冲撞触犯父亲兄长。【分析】抵触也和暗侮不同,暗侮的罪恶比较隐密,抵触的罪较为明显,凡是在言语行事之间,有一点点不顺从,就是抵触。父兄是五伦之首,孝悌是人道之先,所以应当恭敬顺从,要以柔和的口..
【原文】恚怒师傅。【解释】对于师傅的教训,产生怨恨与愤怒。【分析】这和‘慢其先生’有所差别。慢,是无故轻慢,这里是因为受到师傅的教训和责备,而对他产生怨恨与愤怒。古人对于奉事老师的规矩,是不可以违犯和隐瞒的,凡是有所教导..
【原文】用药杀树。【解释】用毒药杀死树木。【分析】一草一木,都是造物者所呈现的生机。春秋时代的高柴,对于正在成长的树木,都不忍心去折损,孔子因此非常称赞他。佛说:‘树木年岁久了,大都有鬼神栖息,不可以轻易砍伐,砍伐它们往..
【原文】埋蛊厌人。【解释】暗中下蛊来毒害人,用毒药来杀害草木。【分析】按照《玄都律》说:‘过失满二千七百件,称为一害,他的家里就会出觋男巫女。但是生为觋男巫女,过去世已经是造作罪业的人,现在却又替人暗中下蛊,来毒害他人,..
【原文】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解释】看到他人的才能值得称赞,却加以贬抑。【分析】看到他人有才华就加以抑制,这和遮掩他人善行、挫折别人的长处有所不同。遮掩有暗中禁闭的意思,挫折则会有摧毁折损的悲惨之事,这就又更进一层了。因..
【原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解释】见到他人身体残缺不全,就加以讥笑。【分析】肢体残缺、形相丑陋,若不是生前造了恶业,就是父母造恶所遗留的祸害;一旦遇到这种人,应当怜愍他,保全他的尊严,怎么忍心讥笑呢?何况一个人能立足于..
【原文】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解释】看见他人不顺利时,便说他是罪有应得。【分析】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功的事,处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与境地,本来就失败容易成功难,逆境多而顺境少。或是时运不济,所行不顺,或是偶而有过失..
【原文】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解释】乞求于人不能顺意,就生发咒骂怨恨。【分析】君子通达道理,安于天命,哪会随便向人请托;假使有这种事,就已经不是端正的人。倘若请托不能顺遂,也只能自我反省;如果更去咒骂仇恨他,那实在是个反..
【原文】负他货财。愿他身死。【解释】欠他人的债务,却希望他早日死亡。【分析】负就是贫乏时向人借用,但时间一久就辜负恩情而不归还。《中诫经》说:‘积欠他人的债务,眼前还无法偿还,就要经常放在心上,努力设法偿还。如果因为不想..
【原文】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他人姿色美丽,就起淫欲心,想要奸淫他。【分析】色,这个罪业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比贪财杀生等事百倍难以调伏,所以它对于败坏道德、招致灾祸,也比其他事情百倍严酷惨烈。但是太上对于贪财杀..
【原文】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解释】看见他人富有,就希望他家破财散。【分析】富有的人,也是因为本身积德、祖父积功所得的果报。如果妒忌他人富有,希望他家破财散,这是什么居心呢?最愚痴的人,也不应该不明理到这种地步。请反思一..
【原文】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解释】看到他人荣华富贵,就希望他被流放贬官。【分析】凡是人能得到荣华富贵,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他过去生积有善缘,更是他的祖宗积德,才能够如此。看到的人,应生追随仰慕的心。不是羡慕他的荣华富贵,..
【原文】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解释】损坏他人的器物,造成他人无法使用。【分析】器物,像文人的纸笔、武人的刀枪棍杖、农夫的犁头锄具、工人的斧头凿子、家里使用的器具、行路须备的伞盖和代步工具、车子的輗軏、舟船的篙楫之类。就算..
【原文】紊乱规模。以败人功。【解释】搅乱他人的制度,以败坏他人的成功。【分析】规模,像一切政治、教育、法律、命令之类,天下的得失安危,实在都与这些有关系。那些小人妒忌他人的成功,希望他失败而搅乱他;不知道破坏他人的成功,..
【原文】决水放火。以害民居。【解释】决断水流,放火焚烧,以毁害他人的房屋。【分析】如果不幸遇到水火的灾难,苦难已经相当难忍,为何还忍心决水放火来害人呢?人家的居屋既然毁坏,积蓄也没有了,人命和物资大多不能保住,这种伤害很..
【原文】破人之家。取其财宝。【解释】破坏他人的家庭,夺取他的财宝。【分析】做破坏他人的事情,虽然只是无心之过,但已经是损德了,更何况是为了财宝,而导致破坏他人的家庭呢?有的倚靠势力,有的暗用计谋。然而明抢硬夺的人,当然无..
【原文】劳扰众生。【解释】随便烦劳扰乱百姓。【分析】众生是指一切百姓。人之常情,谁不想得到安乐,如果自己想求得安乐,却忍心让百姓劳苦困扰;或是自己已经处在安乐中,就不知道百姓的劳苦困扰,这都是非常不仁慈的。【故事】明朝福..
【原文】散弃五谷。【解释】任意抛弃五谷粮食。【分析】自古以来,随便散弃五谷的人,大多会遭受雷击的灾祸。因为人民以饮食为最大的一件事,如果轻易丢弃,就是亵渎上天,所以果报非常严重。农夫在炎热的太阳下耕作,所流的汗水一滴滴掉..
【原文】非礼烹宰。【解释】违背礼法烹宰牲畜。【分析】《礼记》上说:‘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为圣人爱惜生命,不肯任意地灭绝物命,就算有时为了祭祀、为了宴客、为了养..
【原文】无故剪裁。【解释】无缘无故剪裁衣布。【分析】古时养蚕及织布的妇女,要把千万条丝线编织成丝绸,必须经过无限的辛勤与劳苦,才能完成一匹丝布,若非不得已,哪里忍心剪裁!即使是礼数上所不可废除的,也应该要节省,何况是无缘..
【原文】纵暴杀伤。【解释】放纵暴行,杀伤人命。【分析】放纵暴行,无论将相、官吏、百姓都有可能违犯,但莫过于利用军队任意屠杀掠夺;其次是审判案件,过度伤害到无辜的人。残暴的行为已经是不可以,更何况是任意地去做,最显明重大的..
【原文】乘威迫胁。【解释】利用威势胁迫他人。【分析】前面所说的‘逞志作威’,不过是凶恶横暴而已,而这里说的‘迫胁’,则是实实在在以武力威逼。例如,当官的人在犯人不服时,却以强迫手段使他屈服;钱财不给时,却强迫他给;甚至于..
【原文】护己所短。【解释】掩护自己的短处。【分析】小人喜欢文饰过失、掩护错误,不顾及天理,他固然自以为计谋得逞,哪里知道天律难逃呢?护,有用各种方法掩饰,坚持不肯透露出来的意思。人有了疾病,就必须立刻医治,如果讳疾忌医,..
【原文】挫人所长。【解释】摧折、抑止他人的长处。【分析】君子乐于称扬他人的善事,不会掩盖他人的长处。我们正应当多加涵育、熏陶,使他达到极度美好的境界,以便善尽他的才华;如果加以摧折、抑止,使他志气丧失、心灰意冷,不能扩充..
【原文】包贮险心。【解释】包藏阴险的心。【分析】《楞严经》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因为心地的险恶,包藏在内心深处,使人无法觉察到。有些人在谈笑之间,心中却暗藏著害人计谋,设下连环的陷阱,使人难以逃离;这种巧诈..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