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是怎样一部书?
印光法师答: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三编卷四安士全书题辞)
此书措词阐意,精详曲尽。其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穷理尽性,经世出世,悉皆有大裨益。允为挽回世道人心之第一奇书。(三编卷四题后)
《安士全书》是怎样一部书?
印光法师答: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三编卷四安士全书题辞)
此书措词阐意,精详曲尽。其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穷理尽性,经世出世,悉皆有大裨益。允为挽回世道人心之第一奇书。(三编卷四题后)
《安士全书》系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师称其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将其列入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其中汇集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汇集儒释道三教典籍精华..
《安士全书》是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周安士(1656~1739)】清初之名居士。原名梦颜,又名思仁,自号怀西居士。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尝以众生造无量罪,而淫杀二业实居其半,因深惟经义,着劝勉戒杀、戒淫之二书。前书名《万善先资..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资》,言多恳切深痛。自言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
《安士全书》为清代周安士先生所著,清末民初曾广为流传。此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受到广泛推崇,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法师在序言中说:‘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他倡印的第一部书..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走上解脱之道。但是,不管是学哪个法门,都需要打好基础,这就是先要做好一个人,不能做好一个人,就谈不上出世,所谓出世不离入世。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做人..
《安士全书》第一部书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是中国历史上信仰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神。他主宰人间功名利禄、文运科名,被广大文人儒士所崇拜。同时他被列入道教神仙系统中一位重要的神,劝人..
本书被印光法师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融汇诸宗,归心净土,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文化,汇集了许多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契理契机,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居士所著述的。印光大师生前对这本书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印祖倡导这本书的因缘也是非常的奇特,这部书的内容和它的流传也不可思议。印祖说他信佛之前..
《安士全书》,为善书中之冠,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内容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
且勿谓吾家素寒,不能广积阴德,大行方便。须知身口意三业皆恶,即莫大之恶。倘三业皆善,即莫大之善。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报应,侃侃凿凿。依安士全书等所说,为其演说。令其始则渐信因果,继则深信佛法,终则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怎样阅读《安士全书》?印光法师答:(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周公安士以救世宏心,成救世杰作。并欣己之有缘得读。(三)将开卷诵读..
[原文]安士全书,为天下古今善书中冠。光绪七年张凤篪先生之尊人溥斋先生名守恩者,刻于扬州藏经院。其板笔画过细,故未经刷多少,而字迹模糊,兼之错讹甚多。光十余年前,早欲另刻,为之详校。至七年得友人刘芹浦出资,故其志方满,八年..
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越古超今。言简而该,理深而著。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传家之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后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则绳武圣贤..
书虽名善书,实同佛经。以其中非引佛经之文,即案佛经之义,读者当与佛经一目视之。理宜洁净恭敬,不可污秽亵渎。若能敬信,则灾障冰消,吉庆云集,身心康泰,家门靖谧。此书虽名善书,实同佛经。以其中非引佛经之文,即案佛经之义,读者..
《安士全书》,为善书中之冠,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内容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
《安士全书》,这本书印光大师赞叹,近一百年来最好的一部书。这部书大概有一大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注得好,搜集的案例非常之多,跟《感应篇汇编》类似。它有四部分,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专门劝戒杀;第三个部分“欲海回..
《安士全书》,为清代周安士居士所着,主要熔儒释道为一炉,纳三藏十二部于其中,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曾被誉为第一善书,在全国广为流通,家喻户晓。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儒释道三教典籍的精华和历史传说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
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的例子提醒人们,重病绝症多是过去以致今生的杀业果报,若要治愈还得从断杀业去杀心着手;邪淫乱伦多是过去生犯同类罪的苦果,果报自受,不能怨天尤人,若要治愈心结还得用佛法化解怨恨。古往今来的圣贤君子感叹:最难..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居士所著述的。印光大师生前对这本书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印祖倡导这本书的因缘也是非常的奇特,这部书的内容和它的流传也不可思议。印祖说他信佛之前..
《安士全书》这一本善书里面,我给它整理有八个特点:第一个,这一本善书是准佛经。它理深事浅,它里面其实它的公案故事都很简单,但是理有些地方也是满深的,所以理深事浅。整个周安士菩萨他所整理的这本《安士全书》,它的结构非常精深..
令姨丈染腥红,当是用心过度。祈令彼通身放下,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当可即愈。又大悲香灰水饮之,或可见效。前所寄二千圆功德主,系甘肃平凉人,姓郑,名浚,字哲侯,年六十四岁,曾作议县知事等。人极正直,而不信佛。六十岁前,闻佛法避..
《安士全书》是怎样一部书?印光法师答: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附录安士全书印造经文发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天下最易失者人身,至难闻者佛法。如来不出世,则天上人间,皆如长夜。不特庸流局于所见,即儒者亦囿于所闻。仰首观天,以为止此日月,..
光因友人怂恿,缩小排印《安士全书》,企普遍流布,以期挽回世道人心。而人微德薄,听从者鲜,至今始募任印书止二万二三千部耳。去年即欲致书阁下,企其相助募印。以校对及诸冗无暇,迟至于今。通州张季直,商业兴隆,富有财力,热心公益..
清代周梦颜(安士)居士撰写的《安士全书》被印光大师誉为天下第一善书,大力倡印。全书分《欲海回狂》、《万善先资》、《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以及《西归直指》四个部分,以下是印光大师为该书所撰写的一篇序文(白话、原文)【白话..
《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越古超今。言简而该,理深而著。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传家之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后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则绳武..
《安士全书》,实为末世最胜良导。尤惜阴居士极欲全国流布,俾大家同开眼界。由兹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现已募得一万余部,尚难广布。今寄上通告,并办法一张,祈阁下阅之。随分随力相助,随缘随机相劝。无力出资,则以言赞叹,令..
印光大师(1862.1.11—1940.12.2),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今合阳)赤城东村人。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父秉纲公,年高德劭;母张氏,慈和淑慎,并为乡里所推敬。兄弟三人,长名折桂,字从龙;次名秋桂..
忽然不想欲事忽然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欲毁淫词小说忽然发慈悲心忽然信因果忽然肯布施忽然尊信三宝忽然自知将来必死忽然厌恶此身,发出世之想
重印安士全书附自知录跋(一九四叁年二月一日)佛法主出世,儒教主世间。种出世之因,即得出世之果。种世间之因,即得世间之果。世出世间,儒佛圣人,无不以因果为準绳。因果者何。不从天降,亦非人与,即各人自作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远离诸相,不妨日照云..
在《安士全书》里面,有这么一个公案:在睢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睢宁县,有一个富人叫做梁石柱,他有一个儿子,很受他的疼爱。在清朝顺治,就是清朝第一个皇帝年间,他的儿子十九岁时身患重病,梁石柱因此悲痛万分,因为疼爱儿子嘛。结果..
《安士全书》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万善先资》、《欲海回狂》和《西归直指》。这一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得到广泛推崇,印光大师称其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汇集了许多历史..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经云:增劫之时,从人寿十岁后,每过百年,各增一岁,如是增之又增,至八万四千岁而止。自后每过百年,各减一岁,如是减之又减,至于十岁而极。十岁以还,又复增益。犹之日永日短,循环无已也。[按]释迦如来,人寿百..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人寿当减劫时,每过百年,其身短一寸,千年则短一尺。释迦如来出世时,人身皆长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今已过二千余年,当短去二尺,故今世之人,大抵以六尺为上下。总之寿增,则其身随时而大,寿减则其身随时而小..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人惟有德,所以有福。寿减之后,一切皆减,其德渐漓,其福渐损。略言之,如七宝渐隐没,五谷渐歉收,衣食渐艰难,容貌渐丑陋,资禀渐昏愚,精神渐衰弱,风俗渐骄慢,六亲渐不和,赋役渐繁重,水火盗贼渐炽昌,佛法渐凋..
罗惟德在宁国任职的时候,有一天拜见刘寅时,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遇到了一件最快乐的事情!」寅问他是什么事,罗回答说:「刚才碰上贫穷亲戚十多人,因为飢荒的缘故,从远方来告诉我,我就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薪水全部送给了他们,全家..
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就会怀疑,帝君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呢。但是,只要从头到尾查考一下历史的记载,就知道西周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佛法了。我们知道,佛法是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才传来中国,那时候竺..
受苦无间,这个苦还不是真的苦,真的苦是什么?你不能见佛,你见不到佛,你闻不到法。换句话说,你往生作佛的这个缘没有了,断了。不闻法,永远迷惑颠倒。佛出世,像释迦牟尼佛出世,对世间人最大的恩德是什么?不是身教,身教他死了之后..
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代康泽师作)居士身居善堂,力行善事,终日宣讲,劝人为善。担荷圣贤居家为政在野尽忠之道,遵守佛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每一思及,羡慕不已。然善事固有大小不同,善书亦有浅深不等。欲令自他同登善域,宜择其善..
说起改命立运,相信不少朋友都能脱口而出“了凡四训”几个字,我上大学的时候也读过这本书。其实大家不知道,还有一本书可以说也是改变命运的第一奇书。这本书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位姓安的同事在读,起初还以为是一本关于安氏家谱之..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尽孝,那..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