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渚

(譬喻)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同于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

宝掌菩萨

(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智度论四十五曰: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又】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六位之尊。密号曰满足金刚。..
什么是众生浊

什么是众生浊

众生浊,就是我们由于有见浊,有烦恼浊,所感得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就是很粗糙、很弊恶,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不行,心理状态不行。那身体充满着种种的污秽,但是他不会感觉到身体的不净。心里非..
修行人如何能打破众生浊

修行人如何能打破众生浊

什么是劫浊? 智者大和尚在《法华文句》中解释:劫浊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最长的是火、水、风三大灾过完为一劫,最短的是一刹那。一劫由无量个小的刹那组成,本没有时空的范围,是因为有众生浊,..
化解众生浊的方法

化解众生浊的方法

“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之果报,上立此假名。文云众生垢重,即是此义”。众生浊也没有具体的东西,无非是见慢果报,见慢果报就是以自己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执喜好。如果对某个人特别有感情,这..
众生浊如何取见

众生浊如何取见

五浊恶世一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和“五不正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平常已知道“五浊恶世”的整体意思,关于五台山五浊在此稍许解释:劫是劫波,一因果的完..
如何化解众生浊及四浊

如何化解众生浊及四浊

譬如劫浊,我们知道劫浊就是时代不好、时代混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知道时代不好是一种共业,那我们就要转共业,大家齐心都朝好的方向去想,朝清净的方向去做,依照《华严经》净行品所指示..
宣化上人:普贤菩萨难满众生愿

宣化上人:普贤菩萨难满众生愿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宣化上人讲述讲到这个地方,想起来普贤菩萨过去在一个寺院里做行堂。出家人吃饭都聚会在斋堂里边一起吃斋。斋堂的桌子就这么两边摆着,..

护世四天王

(天名)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肇曰:护世四王,各治一方,护其所部,使说恶鬼..

摄众生戒

(术语)又谓之接生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之一。以摄一切众生而饶益之为戒法者。

摄取光益

(术语)摄取念佛之众生,弥陀光明之利益也。

摄取

(术语)摄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众生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摄受

(术语)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众生也。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众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摄化随缘

(术语)顺众生之机缘而以种种方便摄受化益之也。

摄化利生

(术语)摄化而利益众生也。

觉起印

(印相)又作金刚起印,惊觉一切如来印。惊觉诸佛,使自定起之印契。修法时,为请诸佛出定护念而结之。真言修行钞二曰:宪深口传云:上观佛时,虽奉见遍空诸佛,彼诸佛未出定故。今结金刚起印加..

觉心

(术语)本觉之妙心。一心之灵性,本来离迷妄,故云觉。全之即称佛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

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于是金刚藏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

猕猴

(动物)梵语杂名曰:摩迦罗。Markaṭa,经中以譬凡夫之妄心。心地观经八曰:心如猿猴,游五欲树,暂不住故。涅槃经二十九曰:众生心性,犹如猕猴。猕猴之性,舍一取一。众生心性亦复如是。同三..

劝诫

(术语)教善云劝,制恶云诫。如来之教法,必具此两门。大判一代教,则经藏者劝门也,律藏者诫门也,乃至诸恶莫作者诫门也,众善奉行者劝门也。文句五下曰:依三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慧智德则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