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

指修行有三种得益:(一)又作种熟脱。乃就所化实益之因果始终而分三类,亦即众生始于心田种下佛种,至最后得解脱,可分三阶段,即:(一)下种益,以农夫于田圃播下谷种,比喻佛以成佛得道之种子种..

三相续

指世界、众生与业界之因果,次第迁流、相续不绝。即:(一)世界相续,众生有业,引起尘劳烦恼,招感风、金、水轮等互为因缘,而成此国土世界,如林木遇火可成土,再绞则成水;山石相击可成炎,融..

三界藏

三界包括一切众生之烦恼业果,故称为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六下):“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 p587

三界唯心

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全称三界唯一心。即心为万物之本体,此外无别法,凡三界生死、十二缘生等诸法,实是妄想心所变作。六十华严卷十(大九·四六五下):“..

三界苦轮

指三界之迷苦,往返不止,乃有罪众生之生死轮回境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八·八三七中):“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p586 ..

三昧耶形

又作三摩耶形。略称三形。指标示诸尊本誓之器杖、印契等形相。据两部曼荼罗义记卷五之说,三昧耶形又称波罗蜜形,住诸尊三昧耶形即是入定之形相,寂住本誓愿。又三昧耶有平寺、本誓、除障、惊觉..

三法印

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各种说法之是否正确,故称三法印。小乘经典若有此“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印定其说,即是佛..

三明

梵语tri-vidya,巴利语 ti-vijjā。(一)又作三达、三证法。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而于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即:(1)宿命智证明(梵 pūrva-nivāsānusmrti-jāna-sāksāt-kriya-vidyā),又..

三念愿力

又作三念力、三力、三事。指阿弥陀佛念持众生,而令众生得以见佛之三种力用。即:(一)大誓愿力,即佛因位之愿力、佛威神力,亦即果上之力用;以此力用加于众生,众生乃得见佛。(二)三昧定力,佛..

三念住

梵语 trīnismrty-upasthānāni。又作三念处、三意止。(一)为佛十八种不共法之一。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而无忧喜欢戚之情。即:(一)第一念住,谓众生信佛、受行,如来亦不生欢喜..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

三妙

指天台宗所立“心、佛、众生”三者互相妙融自在之说。乃自他相互包摄之形容语。盖法华经有相待、绝待二妙,用此二妙以妙融心、佛、众生三法,则众生之法亦具有二妙,佛法与心法二者亦各具二妙,..

三因三果

菩萨修行之过程,有三种因果,即:(一)异熟因异熟果,即今世所种之善恶因,于来生得果。(二)福因福果,以布施、持戒、忍辱为因,于现前及来世得自在之果。(三)智因智果,以精修一切智慧为因,..

三世间

全称三种世间。乃世间之三种类别。其说法有下列五种:(一)据大智度论卷七十之说,世间有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等三种。(1)五阴世间,又作五众世间、五蕴世间。此世间之众生能成之法,其..

三火

(一)指贪、瞋、痴。又作三毒、三垢。即:(一)贪(梵rāga)火,渴取一切顺境。(二)瞋(梵dvesa)火,对所遇逆境引起忿怒。(三)痴(梵 moha)火,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大宝..

三方便

巧用诸法,随机利物,称为方便。据净名经疏载,方便有三:(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菩萨于心内自证不思议真俗二谛之理。(二)化他方便,谓藏、通、别三教及圆教有门所明诸菩萨不断烦恼,照界..

三不能

指改变定业、化导无缘众生及救度所有众生等三种不可能之事。此乃唐代禅宗北宗僧元圭禅师之语。即:(一)不能免定业,佛虽具足不执著于一切现象之智慧,然对招感善恶结果之定业亦无法改转。(二)不..

三不可尽

据大宝积经卷十四载,不可尽有三:(一)经法不可尽,如来所说经法随众生根机不同,或广或略,虽以一音宣演,十方普被,故称不可尽。(二)文字之义不可尽,如来所说经教妙义横亘十方,竖彻三际,大..

三才配三世间

即以天、地、人三才配三种世间:(一)天配正觉世间,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二)地配器世间,地能含藏、负载,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

三大愿

(一)乃胜鬘夫人于佛陀面前所发之三项大愿。又称三大誓愿、三弘愿。据胜鬘经三愿章载,胜鬘夫人于佛前受十大受(记)毕,继而发三大愿,即:(一)以此实愿,安隐(稳)无量无边众生;以此善根,愿..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