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漏世界

(杂名)即三界。为一切迷惑众生之住处。

有想无想

(术语)有想与无想之有情。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金刚经曰:若有想,若无想。..

有想

(术语)对于无想之语。对于无想天之有情,指有他思想之有情而言。无想天在色界,生于此之众生,五百大劫之间住于无心。

三种回向

(名数)一菩提回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众生回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也。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 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

二种回向

(名数)净土门所立。一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二还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回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众生使向净土也。见往生论注下。【又..

回向

(术语)或作回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义章九..

因圆果满

(术语)修行之因具足而佛果之德圆满也。心地观经一曰:三僧祇劫度众生,勤修八万波罗蜜。因圆果满成正觉,住寿凝然无去来。

同体慈悲

(术语)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众..

同如来庄严具

(术语)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众生之故得同于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为庄严..

阇陀波罗

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意译作度黑闇、无畏地、满定。仁王经卷下(大八·八三一下):“入无相阇陀波罗位,化一切众生。”[仁王经疏卷五(吉藏)] p6531 ..

应迹

谓应化垂迹。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自其本体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观音玄义卷上(大三四·八八○中):“上地为真为本,下地为应为迹。”[胜鬘宝窟卷中本](参阅“本二门”1965) p6434 ..

龟藏六

据法句譬喻经卷一载,昔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然十二年中妄念不除,六根贪染不止,难以入道,佛遂化作沙门以度之,并以龟为护命而缩藏头尾四足于甲壳中之行动,比喻众生收摄眼、耳等六根..

忉利之付嘱

谓地藏菩萨于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之付嘱,以救济六趣之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参阅“地藏菩萨”2318) p1930 ..

立要巧方便

为菩萨六种巧方便之一。谓菩萨立誓施与众生所求之田宅钱财等,并次第引导其履行善法之一种善巧方便。要,即誓约之意。即菩萨对于众生持守善法,则应予何等之利益为誓约,而次第引入佛道。(参阅..

示道沙门

四种沙门之一。又作说道沙门。指说法示道于众生之沙门,如舍利弗者是。[长阿含经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参阅“四种僧”1817) p2145 ..

示教利喜

为示、教、利、喜之并称。即佛陀说法教化之四种次第。又作示教赞喜、示教照喜。(一)示,即显示其义,如示人之善、不善,示事之应行、不应行,或分别生死与涅槃,三乘与六波罗蜜等义。(二)教,即..
观音前世早已成佛为了众生才示现为菩萨

观音前世早已成佛为了众生才示现为菩萨

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

白莲宗

为我国佛教净土宗之一派。南宋高宗绍兴初年茅子元创立。子元,又称慈照子元,初师事吴郡延祥寺净梵,学天台教义,习止观禅法。因崇慕东晋慧远建白莲社之遗风,故劝导土庶归依三宝、受持五戒,念..

白伞盖佛顶

梵名 Sitātapatrosnīsa,Sitātapatra。音译悉怛多钵怛罗。意译白伞盖、白伞、白伞盖。白伞盖者,取佛之净德覆盖一切之义。又称白伞佛顶(或作白伞佛顶)、白伞盖佛顶轮王、伞盖佛顶、白伞盖顶..

甲胄印明

为密教印相之一。系修行人生起化导他人之大悲心,遂立下大誓,犹如披着坚固之甲胄,回入生死界,降伏魔界而利益众生,此时即须结诵甲胄印明来加持身上之五处。此一印明为金刚界修法时,于已自证..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