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教章复古记

凡三卷或六卷。宋代可堂师会(为华严四大家之一)与其弟子善熹撰。又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华严复古记、五教章复古记、复古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本书系依据晋水净源所重校之“华严..

华严五教章

凡四卷或三卷。为唐代法藏(643~712)所著。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华严宗之教判论著,将释迦佛创教以来之不同流派与教义分为五教(..

华严五教章

凡四卷或三卷。为唐代法藏(643~712)所著。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华严宗之教判论著,将释迦佛创教以来之不同流派与教义分为五教(..

华严五十要问答

凡二卷。唐代智俨集。又称要义问答、华严问答、华严经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以五十三条问答叙述华严一乘之要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诸宗章疏录卷一] p5239 ..

华严五十要问答

凡二卷。唐代智俨集。又称要义问答、华严问答、华严经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以五十三条问答叙述华严一乘之要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诸宗章疏录卷一] p5239 ..

华严五十五所绘卷

全一卷。又称华严五十五处缘起、善财童子五十五所经历之绘卷物、善财童子绘卷。为绘卷本,现收藏于日本东大寺。内容系依华严经入法界品之说,描绘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之典故,各段皆有北..

华严五十五所绘卷

全一卷。又称华严五十五处缘起、善财童子五十五所经历之绘卷物、善财童子绘卷。为绘卷本,现收藏于日本东大寺。内容系依华严经入法界品之说,描绘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之典故,各段皆有北..

华严三昧观

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述。本书即法藏所撰华严经传记卷五所载“华严三昧观一卷十门”。系就发菩提心章与华严三昧章之关系,而对杜顺之法界观门作论诤。其内容存否,说法各异。一说现存之..

华严三昧观

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述。本书即法藏所撰华严经传记卷五所载“华严三昧观一卷十门”。系就发菩提心章与华严三昧章之关系,而对杜顺之法界观门作论诤。其内容存否,说法各异。一说现存之..

华严三昧

三昧,即定。指供佛、教化、十度等行所依之定。又作佛华严三昧、华严定、佛华三昧。修此定乃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为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称为华严;一心修之,称为三昧。此三昧乃..

华严三昧

三昧,即定。指供佛、教化、十度等行所依之定。又作佛华严三昧、华严定、佛华三昧。修此定乃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为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称为华严;一心修之,称为三昧。此三昧乃..

华严一乘十玄门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

华严一乘十玄门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

庄严

梵语vyūha,巴利语 byūha, vyūha;或梵语 alajkāra,巴利语同。严饰布列之意。即布列诸种众宝、杂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据旧华严经卷一、大品般若经卷一载,..

庄严

梵语vyūha,巴利语 byūha, vyūha;或梵语 alajkāra,巴利语同。严饰布列之意。即布列诸种众宝、杂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据旧华严经卷一、大品般若经卷一载,..

绀蒲

(一)梵语 kajboja。又作剑蒲、甘菩遮。为产于西域之果名。色赤而 形圆,其上有三道横纹,佛颈呈此相,称为绀蒲成就。[慧苑音义卷下] (二)梵名Kamboja。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绀蒲原为果名..

绀蒲

(一)梵语 kajboja。又作剑蒲、甘菩遮。为产于西域之果名。色赤而 形圆,其上有三道横纹,佛颈呈此相,称为绀蒲成就。[慧苑音义卷下] (二)梵名Kamboja。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绀蒲原为果名..

密严华藏

即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之合称。前者为密严经所说,后者为华严经所说;皆为清净庄严之佛土。瑜祇经卷上(大一八·二五四上):“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严。”(参阅“密严净土”4496..

密严华藏

即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之合称。前者为密严经所说,后者为华严经所说;皆为清净庄严之佛土。瑜祇经卷上(大一八·二五四上):“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严。”(参阅“密严净土”4496..

密严净土

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此净土乃修得之果圆满,远离诸过患,具足智慧、神通之观行者所依止之处。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