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乘

(术语)叹称教法之至极也。即大乘之异名。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大乘,名..

无上乘

(术语)叹称教法之至极也。即大乘之异名。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大乘,名..
华严经简介

华严经简介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是大乘佛教的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

国土身

(术语)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即舍那之身也。见探玄十四。

国土身

(术语)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即舍那之身也。见探玄十四。

宿缘

(术语)宿昔之因缘也。华严经二十五曰: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梁传求那跋陀罗曰: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宿缘

(术语)宿昔之因缘也。华严经二十五曰: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梁传求那跋陀罗曰: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宿因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宿因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密严华藏

(界名)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也,密严国密严经说之,华藏世界华严经说之,皆为他受用之报土,初地已上断一分无明之法身菩萨所生之净土也。但华藏世界属显教,密严国属密教。..

密严华藏

(界名)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也,密严国密严经说之,华藏世界华严经说之,皆为他受用之报土,初地已上断一分无明之法身菩萨所生之净土也。但华藏世界属显教,密严国属密教。..

密严国

(界名)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为此异名。密严者,以三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

密严国

(界名)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为此异名。密严者,以三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

寂静

(术语)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毗婆尸佛经下曰:调御大丈夫,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寂静即涅槃理也。往生要集上末曰:..

寂静

(术语)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毗婆尸佛经下曰:调御大丈夫,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寂静即涅槃理也。往生要集上末曰:..

寂灭道场

(术语)化身佛证有余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寂灭道场

(术语)化身佛证有余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鹿苑时

(术语)台家所立五时之一,说三藏教之时也。佛于菩提树下说华严经后,至波罗奈国之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是为小乘三藏教之初。..

鹿苑时

(术语)台家所立五时之一,说三藏教之时也。佛于菩提树下说华严经后,至波罗奈国之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是为小乘三藏教之初。..

婆须达多

(杂语)Vasudatta,译曰财施。华严经六十二曰: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同慧苑音义下曰:婆须达多,云财施,或云有善施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