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一心

(术语)一切之法,尽为此心所生之唯心论的见地也。唐华严经三十一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晋华严经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无造。心地观经八曰:心如画师能画种种色..

文殊出现

(杂语)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寂调音所问经曰:东方去此过万佛土,有世界名曰..

六部大乘经

(名数)法相宗所依六部之经典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三翻),解深密经(有四翻),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翻),阿毗达磨经(未翻),楞伽经(有三翻),厚严经(亦名大乘密严经)是。此为慈..

六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

六度譬喻

(杂语)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具,精进为养育者,禅定为浣濯。见华严经。

六即

(名数)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六位

(名数)一、十信位,二、十住位,三、十回向位,四、十地位,五、等觉位,六、佛地位也。旧译之华严经,说此六位。新经立等觉位而为七位。见十住心广名目五。..

五台山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三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台。其中南台去中台八十里,台高三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

五种说人

(名数)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三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

不思议经

(经名)或指华严经,或指维摩经,以二经皆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

不可思议经

(经名)与不可思议解脱经同。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佛为诸大菩萨说不可思议经,舍利弗目莲在左右而不得闻,以不种闻大乘行法因缘故。..

五类说法

(名数)华严一经中有五类之说法:一、佛说,本经中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佛之亲宣也。二、菩萨说,本经中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诸大菩萨之说也。三、声闻说,本经中如法界品之初,声闻之人,以佛之加..

十眼

(名数)一肉眼,见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见一切众生之心故。三慧眼,见一切众生之诸根境界故。四法眼,见一切法之实相故。五佛眼,见如来之十力故。六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为宋朝传来之本,..

五教章

(书名)三卷,唐法藏着。述自宗所立五教之教义。本书题名不一。和本之上中两卷,题曰华严一乘教记,七字题也。和本之下卷,题曰华严经中一乘五教分齐义,十一字也。唐本三卷,俱曰华严一乘教义..

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

(名数)一、四谛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三、观行教,华严经也。四、安乐教,涅槃经也,谓说常乐。五、守护教,大集经也,谓说守护正法。见华严玄谈四。..

五部大乘经

(名数)大乘经中选定五部者,天台大师也。一华严经,二大集经,三大品般若经,四法华经,五涅槃经。法华玄义曰:究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

五海

(名数)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三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众世界海,一切众生海,法界业海,一切众生欲乐诸根海,一切三世诸佛海。是也..

五祖

(名数)(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俨,三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三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