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夷堕舍迦经

全一卷。又称优陂夷堕舍迦经。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佛说斋经(支谦译)、八关斋经(沮渠京声译)皆为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之别译。内容为佛陀对优婆夷堕舍迦说斋戒之法及其功德。..

优波难陀龙王

优波难陀,梵名 Upananda。又作婆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意译为重喜龙王、延喜龙王、大喜龙王,贤喜龙王。八大龙王之一。与难陀龙王为兄弟,故一般连称此二龙王为难陀跋难陀。优波难陀善能顺应..

优波离

(一)梵名Upāli,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

优多罗

梵名 Uttara,巴利名同。(一)为佛陀弟子之一。常离群索居,于墓地独自修行以思味法乐,而有“冢间第一”之称。据传善于记忆。[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 (二)据撰集百缘经卷五记载,佛陀在王舍城..

馞陀

梵语 buddha。又作勃陀、勃驮。意译觉者,即佛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大四五·三四五下):“梵云馞陀,讹略云佛。涅槃经云:‘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参阅“佛”2605) p6370 ..

阇维分

凡二卷。又称大般涅槃经荼毗分、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涅槃经后分、后分。唐代若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即大般涅槃经后分,说明佛陀入灭前后之事迹,及荼毗后分配舍利、起塔等情形。(..

龙施菩萨本起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作龙施经、龙施女经、龙施本起经。本经记载龙施菩萨于佛陀前叙述龙施女过去行大乘舍身以求法之因缘。(参阅“龙施女经”6384) p6384 ..

目犍连

梵名 Maudgalyāyana,巴利名 Moggallāna。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梵 Mahāmaudgalyāyana)、 大目犍连、大目乾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
佛陀一天的时间

佛陀一天的时间

佛陀一天的时间佛陀一天的时间分成五个部份:上午,下午,第一时夜,中时夜,后时夜。一,上午时分至午时前,佛陀结束饭食。饭后,他给信众作一些简短的开示.授予三板五戒。如果有人在修行方面..

申瑟知林

梵名Yasti-vana,巴利名 Yatthi-vana,Latthi-vana。又作申怒林、申怒波林、遮越林、祠祀林。即指杖林。位于古代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外之林苑。据杂阿含经卷三十八载,佛陀于游化摩竭陀国时,曾居..

申日

意译为首寂。为王舍城一长者名,其子即月光童子。申日尝与不兰迦叶等六师外道共同谋害佛陀,即假意请佛陀来受供养,暗中则设火坑及毒饭,思欲害之;佛陀虽知其诡计,然愍其狂愚而许之。时申日有..

机教相应

指佛陀之教法与众生之根机相应契合。又作机法相应、时教相应。在中国、日本等地,机教相应之说,随末法思想之盛行而愈加兴盛。 p6252 ..

机教

指众生之机与佛陀之教。谓众生之根机各异,佛陀乃随其机,施以深浅之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四上(大三九·四○六下):“若有缘不说,则教法不立;教若不立,则大小乘机无修证之分。如是则..

机性

指众生之机根性质。盖佛陀说法,乃随众生根性之不同而为演说教法。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一(大三九·一八三下):“佛若说法,必等心慈观,视彼机性乐欲愿闻,令其各谓独为己说。”[金光明最胜王..

根机、机缘等之意。即具有遇缘而发动之可能性,亦即堪受佛陀教法之素质能力。或指佛陀说法之对象。机与法、教并称为机法或机教。 佛陀随应机类说教,称为对机说法;教法契合根机,称为逗机。机..

树想

为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四观。又作宝树观、树观。佛陀在世时,有韦提希夫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亦欲未来世之众生皆能往生极乐世界,佛陀遂为其述说十六种观法。其中,树想即为第四观法,..

树提伽

梵名Jyotiska,巴利名Jotika。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一说瞻婆国人。佛弟子之一。又作聚底色迦、殊底色迦、残底墙迦、殊底穑迦、殊提、树提。意译星历、有命、火生、光明。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

树王

树中之王。有二说:(一)指菩提树。(二)指波利质多罗树(梵pārijātaka)。又称天树王。意译为高遍树、昼度树。乃忉利天上之树王。法华义疏卷一(大五六·六七下):“国自然严清,如天树王。(..
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修出来的?

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修出来的?

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修出来的?一,依三十二业因缘修行,得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若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满,如奁底相。若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

横死

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灾祸死亡者,称为横死。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共有九种,即:(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啖,(七)堕崖..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