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触

(术语)为光明所照触之意。即谓佛之光明照被,亲触行者之身也。赞阿弥陀佛偈所谓:蒙光触者离有无。往生礼赞所谓:蒙光触者心不退是也。..

好相

(术语)妙好之异相也。谓行者感得佛身并光华等种种妙好之异相。梵网经下曰: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

行堂

(堂塔)行者之寮室也。又云选僧堂。于行者中选其可为僧者故也。

行益

(杂语)禅语。行者行食,益者益食。见禅林象器笺十二。

行者

(职位)禅语。方丈之侍者。释氏要览上曰: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禅林象器笺八曰:有发而依止僧寺,称为行者..

同行

(术语)三善知识之一。同心行道之人也。止观四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是名同行。同辅行曰:言同行者,己他互同,递相策发,人异行同,故名同行。五会法事赞下..

石室行者

即指唐代青原行思系统下之石室善道禅师。石室,此处指捣米之磨坊。善道嗣潭州长髭旷之法,受戒之后,参谒石头希迁而大悟。得法之后,适值法难,遂离僧位而为行者,住于磨坊中。师虽于坊中捣米,..

历缘对境修

为修习止观之一。又作历缘对境修止观。缘指行、住、坐、卧、作、言语等六种缘;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即行者于行、住等日常一切活动中及尘境,常修定(止)、慧(观)方便,则必..

四十八使者

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鬼王之身,称四十八使者。其左边之行者,代表发心修行之义;右边之行者,代表修果成佛之义。此四十八位使者,其一一之名、手上所持器物..

甘贽

唐代人。为一居家学佛者。于南泉普愿处得法,且嗣其法。后居于池州(安徽贵池),尝接化岩头全与雪峰义存。家居之中,常接待往来,以勘验行人。一日僧至,曰(卍续一三八·七○下):“行者接..

卢行者

即禅宗第六祖慧能禅师。俗姓卢,初在蕲州(湖北)黄梅凭茂山五祖弘忍门下修道,称为卢行者,或卢居士。行者,谓带发之修行者。景德传灯录卷三“五祖章”(大五一·二二三上):“复问:‘衣法谁..

独股杵

为密教真言行者所持金刚杵(梵 vajra,音译跋折啰)之一。又称独钴杵、独股、独钴、一股杵、一股跋折啰。股,又作钴、[月*古]、古,乃借音字。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在密教中象征摧破烦..

静志

(一)为沙门(梵?ramana)之意译。指修净行之行者。又作净志。释门归敬仪卷上之夹注(大四五·八五五中):“是天竺道士之佳号,俗中之常目,亦是彼国修净行者。此云净志,以义目之。”(二)梵语 ..

随心供佛乐

指念佛行者由极乐净土之依正二报所得十乐之一。为日僧源信于往生要集卷上所说圣众来迎、莲华初开、身相神通、妙境界、快乐无退、引接结缘、圣众俱会、见佛闻法、随心供佛、增进佛道等十乐之第九..

亲缘

念佛行者所蒙受摄取之利益有三缘,亲缘即三者之一。即行者与弥陀间密切之关系。行者日常口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心常忆念佛,佛亦常忆念行者。行者与佛,..

句轮

密教修法中,行者将本尊之真言逐字观想布列为圆明之字轮,称为句轮。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所载,凡行者持诵真言时,当逐字观想成为句轮,即观想本尊之心,心上有布列真言之圆明字轮,轮转相接,令..

句义灌顶

又作真言灌顶。为不空三藏所立五相灌顶之一。据金刚顶义诀载,修行此法时,行者观想本尊之真言及其义理布列于全部身心之中。至于所尊奉之本尊,则依各部而别。此一行法适用于已受学法灌顶而未受..

布萨日

举行布萨法之日。依经律所说,有每月二日、三日、六日等诸说,所定日期亦互有出入。至后世大多每半月举行一回,即每月十四或十五,与二十九或三十之其中两日。然现今一般寺院,布萨之日期多非依..

布字观

又称布字严身观。在密教观法中,以 (a,阿)字等布置于自身之心或支分(四肢五体)而观想其字义,以加持自身,此种观想之法即称为布字观。若于支分布置法身之字,则自身即为佛。五字严身、十九..

布字品

指大日经三十一品中第十七品之名,即将迦、佉等种子布置于自己之四肢五体而成妙观。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九(卍续三七·一二○下):“布字品者,布谓安布,字即字门;谓此从迦、佉乃至暗、恶等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