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苏东坡突然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曰:“你现在就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曰:“我看你现在的样子就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而不答。
苏东坡得意而归,向苏小妹讲述此事。
苏小妹说:“兄长输了,尚不自知!”
苏东坡问输赢何故。
苏小妹曰:“禅师的心里是佛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心里却有一堆牛屎,所以看禅师就像一堆牛屎。”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
一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苏东坡突然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曰:“你现在就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曰:“我看你现在的样子就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而不答。
苏东坡得意而归,向苏小妹讲述此事。
苏小妹说:“兄长输了,尚不自知!”
苏东坡问输赢何故。
苏小妹曰:“禅师的心里是佛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心里却有一堆牛屎,所以看禅师就像一堆牛屎。”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
如何在静中念、动中念、顺境念、逆境念、病苦中念直到梦境中念佛?会性法师告诉您在一切境界中念佛方法一:静念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念佛。若初学念的人,在较吵的地方,较动闹的地方,恐怕他就提不起来念佛。会被外缘的声音、外境所转,心就不能专一,所以希望要找一个较静的地方..
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菩萨可以有妻子,因为那是因缘。我刚才说过,应该去随缘..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1.佛弟子一定要布施吗?大智度论卷八十说:‘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佛道之大智慧)者,有二种人。一者软根,一者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波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
小沙弥去担水,在回来的路上被一条蛇咬伤。回到寺院处理好伤口,小沙弥找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这事对法师讲了。法师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法师说:“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法师问:“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问 题(弟子,奋斗吧)1.过去世我是什么样子?从什么境界而来?跟母亲所梦见的大红牛有关系吗?是什么业力让我刚出生就一直哭个不停,又不喝水吸奶,身体又小、肤色干黑?为什么老人用巫术帮助,才救了我的命?2.为什么我从小到大都过得很辛苦,并多次地换工作?为什么我的工作要让我遇到很多人,好的、坏..
出现境界师父们慈悲,阿弥陀佛。大家一听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可能心中就会想:又来了,这家伙又来了,不会说你又来瞎扯。确实是,这几天呢,我每天都耽误大家宝贵的念佛时间,要嘟嘟嘟地说上一会儿,象长舌妇一样,大家担待了。我耽误大家宝贵的念佛时间,向大家礼谢了。净空法师大前年来九华山佛学院,就在咱们的大..
问 题(我不能缺少你的笑容)1.我父亲往生后转世到什么境界?他获得我所回向的功德了吗?有什么想转告我吗?2.为什么我小时候,生命很辛苦?该怎么解决?3.为什么我母亲从小就很辛苦?要怎么办才让她晚年过得快乐?4.我丈夫的第二任老婆,往生后转世到什么境界?有什么想转告我丈夫吗?她往生不久,我丈..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角度不同,我们认识的范畴当然有差异。伏尔泰说: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在印度有这样的故事,国王问下边的大臣: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好的?第二天..
问 题(把心意脱离色身)1. 我的善知识朋友具有天耳、天眼,且能跟其他境界的人沟通,那是真的吗?为什么她能经常使心意脱离色身?她曾说过:有时候能自动脱心意。至于在吉祥富翁水池里泡身的仪式里,她的女儿所看到的她,真的是她吗?修行而能把心意脱离色身的人,应该怎么处理?2. 那位老隐士真的有吗..
问 题(冷风与星月)一、我的弟媳和他们的女儿往生后,转世到了什么境界?什么业力让弟弟有个想刺激他而自杀的太太?为了刺激弟弟而自杀的太太,会有什么恶业?该如何解决?二、丈夫的侄儿真的杀了自己的太太和女儿吗?他们一家四口有什么恶缘关系,才一起往生?三、在女长辈讲述的自己的梦境时,就发生..
智海法师答:自己的毛病是什么,根性是什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根性好好反省。一个是我不知道问问题的您是谁,一个是我不了解您。建议凡是您力所能及接触到的,你欢喜的,都学习。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比如,接触到大乘佛法就好好学。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不轻易批评、评价,免得形成我们与佛法的障碍。当我们..
不同的女人钟情于不同的宝石项链,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一个女人可能有好几种宝石的项链,那么对于不同的宝石项链如何保养。翡翠项链虽然翡翠质坚而具韧性,具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是,经加工之后的翡翠制品,往往都较薄,受到撞击也会破损。祖母绿项链祖母绿的硬度略大于翡翠,但比翡翠要脆,..
临济禅师有一次到襄阳去参访华严禅师,碰巧华严禅师正倚着拄杖在打瞌睡,临济禅师就轻轻地摇醒他,并婉言问道:禅堂僧众大家莫不精进修持,老禅师为什么有空在这里打瞌睡?华严禅师丝毫不觉惊讶,好像无动于衷地回答道:一个真正有修持的人,其作风与行为是不同于一般人的,你可不能随便拿我比人!临济禅师好像抓..
念佛功夫在哪里看?在境界里头,不妨碍我了,这个人有功夫了。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我没有分别,我没有执着,这就是功夫,对于境界里头能随缘不攀缘,清净心。这看到的时候就想批评,就有自己意见,这个不好,这什么?你被外面境界干扰了,你往生很困难。为什么?临命终时还有人干扰你,你无始劫来冤亲..
面对不同外境时,往往无法把握自心。如何能让自己从容面对一切?问:面对不同外境时,往往无法把握自心。如何能让自己从容面对一切?索达吉堪布:不管是王孙公子,还是平民百姓,不论身份高低贵贱,生活在世上的人们,在未得究竟境界之前,面对世间的变幻,都会有时欢乐有时痛苦,无法把握自心的人们,..
在佛学的世界里,人人的悟性和福报不一样,与佛缘也不一样,本尊也不一样,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尊,等同于每一个生肖也都有专属自己的守护神(本命佛)因此,目前还没有认定自己本尊佛的善男善女,可以使用十二生肖的本命佛来定自己的本尊。认定自己的本尊,然后去信任和寄托给本尊,你就会慢慢发现这..
【寂静按】2012.3.10日,我收到一条短信:“晚上好寂静师父!我是段佳松(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的博主)的朋友(那个记者)。您是一位魔术师——普照寺短短三天,您让我那个梦想成为政治家的儿子变了模样!班主任主动告诉我,孩子变化很大,恭敬、大气、积极求知!我也亲眼看到,儿子每天都在进步着,让我也每天都生活在..
言语是表达感情的工具。会用的人,到处结善缘;不会用的人,到处结恶缘。爱语:就是好像父母对自己儿女说话那种态度,不但柔和而且慈祥。对众生亦复如是,令众生有好感,所谓:“良言半句三冬暖”。言语是表达感情的工具。会用的人,到处结善缘;不会用的人,到处结恶缘。所以修道人,要广结善缘。世尊领..
心愈清净,你能够接触的境界就愈广大;妄念愈多,烦恼愈多,你的圈圈就愈小,你就无有方法突破。我们人住在三维空间里面,四维空间他决定没有分。佛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现象是怎么来的,所以他有方法,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那是讲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修什么?全是修禅定。换句话说..
如果说古时沉香是王公贵族的专项,那么如今沉香已经逐渐演变成大众消费收藏品,并慢慢由小的圈层文化发展为大众香文化。因此,沉香收藏市场出现了很多新手玩家,而新手玩家往往因为对沉香知识了解不够,经验也欠缺,所以存在消费上的误区。香至尊沉香创始人孙玉辉指出,新手沉香买家容易出现的最普遍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诸菩萨谓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说已。唯愿仁者,以妙辩才,演畅如来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说、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证、何等是佛境界现、何等是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禅茶一心,品香论道。静待有缘人● ○ ● ○ ●一、什么是香席?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而升华为心灵飨宴的一种美感生活。所以,香席既不是与改善气味有关的薰香行为,亦不是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焚香。事实上,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所以..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唉!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不出家了,这是出家人的情形。而在家学佛法的人呢?学了一年,佛在眼前,离我很近;学到两年,佛就远了,离我有十万八千里;学到三年..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着。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文殊师利菩萨乃对善财童子这样地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想学习佛法,修行菩萨道。如果离开信根,就..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二节 诸佛境界菩萨因地圆满而证果位,则谓之佛。佛为佛陀之略称;或译勃驮,母陀,没驮,乃至古作浮图,及其他相类之音,皆同一梵字也;义为觉者。觉有二释:(一)觉察,对烦恼障言之;察其为贼,知所防御也。(二)觉悟,对所知障言之;悟向被昏,今得通达也。由觉察可获一切智;由觉悟可获..
第一节 菩萨境界上二章所释,皆依般若波罗密多而显之道相智,与一切智也。菩萨得此,属受用境界矣。菩萨境界,原有浅深;本经意在与深般若波罗密多相应,克证法空真如者。既证法空,必兼生空;妙平二智亦充分发展;根本后得二智即寓其中。若只证生空真如者,其受用未能如下文云云也。菩萨境界,三乘与一乘不同。依..
大悲咒是有不同的版本的,但是他们的功德利益也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大悲咒的翻译不同而已,我们若是认真的念诵大悲咒的话肯定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念诵大悲咒的功德感应。黄女士现年六十二岁,家住九龙土瓜湾。自幼敬拜观世音菩萨,最近十年,每天清晨四时半敬诵大悲咒二十一遍,金刚..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指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明清空的境界。《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绘画之技,在佛家而言大抵算得上工巧明一类,然而殊途同归,历来僧家书画流派,不绝如缕、蔚为大..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一、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蕾尚未打开,甚至喝所有茶都是如此的感觉。此时,茶味尚未入境,故称境外之境。二、初境喝茶一小段时间后,对茶渐渐有了分别的能力。可以喝到了茶的..
四种马喻四种不同根器的人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佛陀结金刚座,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