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5-极目远望后退到内在无限.源头的浩瀚尊贵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5-极目远望后退到内在无限.源头的浩瀚尊贵

极目远望后退到内在无限虽然六祖坛经是属于佛教范筹的,但是,整个禅宗其实是非宗教的,它是对真理的直接的探索,它完全脱掉了宗教的外衣。六祖坛经里面的内容,更是直截了当的在探索你内在的本性。那个本性和任何的宗教都无关。每一个人内在的那个源头、内在的光明、内在本来具有的喜悦,它和任何宗教..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3-领悟来自生命的暗示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3-领悟来自生命的暗示

我们现在继续《六祖坛经》讲解。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上个星期我们讲到五祖弘忍送六祖惠能上船,并且预言了他以后的去处..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1-六祖的故事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1-六祖的故事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讲解《六祖坛经》,让我们一起重新来经验一下差不多六、七百年前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那非常令人钦佩的一生。这本《六祖坛经》里面,从他最初的开悟、出家,一直到最后圆寂,整个的内容都在里面。另外,《六祖坛经》可以算是禅宗里面唯一的一本被称作“经”的书。佛教里面除了佛陀以外..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4-平衡法则.不二的超越·呼唤源头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4-平衡法则.不二的超越·呼唤源头

现在我们开始《六祖坛经》的讲解。值印宗法师讲涅磐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1-音乐的高峰.不目逃.神性中看世界的视角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1-音乐的高峰.不目逃.神性中看世界的视角

古琴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受推崇的,之所以受推崇的一大原因是,大家如果曾经欣赏过古琴曲,如果认真的用心体验过古琴曲给人的意识带来的振动,就会发现,古琴的振动非常容易带领你达到一个意识的高峰,或者让你达到一个向上延伸的融化。我不知道这样讲是否大家能听懂,当你在听古琴的旋律的时候,你也许会..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9-从爱的道路进入自性.从智慧的道路进入自性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9-从爱的道路进入自性.从智慧的道路进入自性

大众闻说,了然凡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2-原创力量的三个面.全意识的体相用.智慧是无选择的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2-原创力量的三个面.全意识的体相用.智慧是无选择的

原创力量的三个面·全意识的体相用我们今天讲到的内容是《坛经》里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2-惠能悟道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2-惠能悟道

八月余日,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当前,令人不觉。”上一次我们讲到,六祖惠能在舂槽厂做了八个月的杂务,除了舂米还做一些砍柴的事,都是比较辛苦的活。当时的寺院面积是很大的,惠能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待..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3-永嘉禅师的潇洒超然.六祖对小聪明的呵斥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13-永嘉禅师的潇洒超然.六祖对小聪明的呵斥

永嘉禅师的潇洒超然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7-超然的看.超越身体和思想.不被思想的惯性粘住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7-超然的看.超越身体和思想.不被思想的惯性粘住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我们这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