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隆大师(孙伦禅师)所传授的禅修方法

宣隆大师(孙伦禅师)所传授的禅修方法

摘于《宣隆大师传》36. 宣隆大师所传授的禅修方法宣隆大师问:各位善信!在生死中飘流,你们觉得沮丧、凄凉吗?弟子们回答:的确是啊!大师!宣隆大师问:既然如是沮丧、烦恼,你们想不想拥有快乐?弟子们回答:是的,大师!我们极之想拥有快乐。宣隆大师跟着开示:若想拥有快乐,一定要杀死你们的父母..
《须深盗法经》里出现的慧解脱阿罗汉

《须深盗法经》里出现的慧解脱阿罗汉

摘自《须深盗法 》有一阵子,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郊外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摩揭陀国的国王,以及当地的许多大臣、婆罗门、富有的长者、居士与一般民众们,都对佛陀及比丘大众十分敬重,所以对他们的供养,如衣、食、医药、日用品等特别丰富。相对的,当地其他外道所能得到的供养..
南传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南传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转载自网络。初果: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②、戒禁取见结:执著各..
《阿姜放: 觉知之心》摘录

《阿姜放: 觉知之心》摘录

平时,阿姜放是个寡言的人,他说话只是为了应付实际情形:如有必要,他可以给出大段的详细解说。没有必要,他只说一两个字——或者什么也不说。他信守阿姜李的格言:“如果你想教人佛法,但他们不用心听,或者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你想说的,那么无论你想教的东西多么殊胜,仍然算是闲谈,因为它不起任何作用..
阿姜曼尊者的开悟

阿姜曼尊者的开悟

此段文字来自阿姜曼(阿迦曼)尊者的传记,他是泰国最近100年最伟大的高僧。末学在清迈曾经见他的舍利和塑像。尊者遵循的是南传修学传统,基础非常扎实,在开悟前他已证三果。这张珍贵的照片来自尊者的加持,因为谷歌不好用,百度里很少搜索结果,末学只能是祈祷有一张好照片,不知道怎么就被我找到了..
孙伦阿罗汉 接受《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

孙伦阿罗汉 接受《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

摘自《孙伦传》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以下,是1925年5月10日于勃固镇的阿比村中,迦韦大师对法遍安大师之答问的一个扼要记录: 问:当眼接触色(视觉对象)时,是眼向着色走去,还是色向着眼走去?答:两者都不会向着对方走去,大师。 问:那么,「看见」是如何发生的? 答:「看见」能..
阿姜查回忆其开悟

阿姜查回忆其开悟

摘自《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如果心退出这个层次(“近行定”),我们便会透过觉知法尘和心理状态而获得一种领悟,因为在那深一层的阶段(心专注于一个对象的阶段)是没有认知和了解的。心会在这个状态一段时间,然后,它们再次回转进入平静的更深层次,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定境,我们应该只去觉知实况,并且持续..
四禅八定与证四果罗汉

四禅八定与证四果罗汉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禅定,又名止、三昧、静虑和瑜伽。这些名称都道出了禅定的一些特性,勾出禅定境界的轮廓。所谓“止”,就是妄念止息,专心一境,处于轻安状态。三昧,指极深的定境。静虑,即在妄念止息的定境中探索思维真理之意。瑜伽,就是与万法相应,住于无妄想执著定境之中的行者,心灵..
佛说:谁来享用祭品?

佛说:谁来享用祭品?

谁来享用祭品?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这天,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竹园请问佛陀:「可敬的瞿昙!我们婆罗门主张对死去的家人祭拜布施,因为有血缘关系,就能让他们享用到所祭拜的东西。可敬的瞿昙!最近,有一位很让我爱念的家人,突然意外地过世了,我为了让他过得..
一位阿罗汉的开示–见法之道

一位阿罗汉的开示–见法之道

按语:韦布长老(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生於上缅甸,剃度出家後,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然后他努力于内观的实践,并获得伟大的阿罗汉果。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内观训练,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长老。1977年,韦..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