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序

星云法师序

星云法师序记得还是在去年(民国四十一年)的冬天,煮云法师应《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的稿约,他告诉我拟写关于普陀山的文章,我当时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就劝他不要浪费笔墨。我所以这么说,因为我的想法是:第一、写普陀山的文章,里面少不了人物、山水、风景,而在我的意思,我们中国人现在受..
第一节 开场白

第一节 开场白

第一节 开场白煮云法师著在未写本书以前,首先声明一句,笔者不是普陀山的什么嫡派子孙(即在山上剃发的出家人),同时也没有拜法授记(山上有法派,即前山法派、后山法派之别。听说法派的法子,还大于子孙派。要拜一个长老为法和尚,此为普陀家风),我不过在普陀山挂了几年清单而已(即普通朝山住客..
第二节 普陀山名称与佛典考证

第二节 普陀山名称与佛典考证

第二节 普陀山名称与佛典考证煮云法师著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圣地,是四位菩萨摩诃萨(即菩萨之中的大菩萨)的广化群生的大本营。这四大名山就是:山西的五台山,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的峨嵋山,是大行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的九华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浙江南海普陀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的..
第三节 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

第三节 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

第三节 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煮云法师著话说五代后梁明贞二年的时候,因中国佛教在唐时传去日本,当时有很多为了求法留学的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来访道寻师。其中有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航海来到我们中华大国,一方面寻师访道,一方面参礼各处的佛教圣地。有一天来到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第四节 唐文宗嗜蛤,菩萨无言说法

第四节 唐文宗嗜蛤,菩萨无言说法

第四节 唐文宗嗜蛤,菩萨无言说法煮云法师著唐朝文宗皇帝嗜吃蛤蜊,下旨要东南沿海的渔民,频年入贡蛤蜊。一班贪官污吏们乘此机会,鱼肉乡民,捐献诈取,害得他们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忽然一日,皇帝的御馔获一巨蛤,刀劈不开,甚为奇怪。御馔把这只巨蛤,送到皇帝面前,奏明其意。万岁接过以手指弹扣..
第五节 短姑朝圣,大士亲送饭来

第五节 短姑朝圣,大士亲送饭来

第五节 短姑朝圣,大士亲送饭来煮云法师著相传有一位老翁和姑嫂们,虔持数年的愿心,远道航海,来山进香。舟抵普陀的时候,翁、嫂们正预备舍舟登岸、上山进香的当儿,忽然小姑天癸适临,因为身体不清净,所以不能跟随父亲和嫂嫂一同上山拜佛,请她嫂嫂在菩萨面前代为进香,以了心愿。其嫂短而笑之,小..
第六节 普济寺的松紧神运殿

第六节 普济寺的松紧神运殿

第六节 普济寺的松紧神运殿煮云法师著前寺是普陀山的全山祖庭,五代梁时,初建此寺,名曰不肯去观音院。宋神宗皇帝敕建命名宝陀寺。到了清朝年间,也不知几番更名,近才名之曰普济禅寺。因为全山以普济、法雨二寺,分疆管辖。前山所辖的名之曰前寺,后山管辖的名之曰后寺。前山有前山所属的小庵房头若..
第七节 千僧斋罗汉应供

第七节 千僧斋罗汉应供

第七节 千僧斋罗汉应供煮云法师著山中自古就有如此的传说:凡是有斋主檀越来山,供众千僧大斋,必定有一位罗汉降临应供的。不过罗汉来应供,大多是现比丘相,混杂在大众僧人之中,凡眼不能识得罢了。民国十七年春天,有一位大心居士是江西彭大融先生,来山进香。他知道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更知道在三..
第八节 千斤大钟系草绳

第八节 千斤大钟系草绳

第八节 千斤大钟系草绳煮云法师著提起这口稀奇古怪的大钟来,在笔者未去普陀之前,就常常听人说;普陀山有一口大钟,七千余斤重,是用一根稻草绳子吊挂在钟楼上。那时我也是与一般少见多怪的人一样的固执,认为这完全是骗人的无稽之谈,胡说八道的神话。及至我到了普陀山进香时,有人提议到前寺看草绳..
第九节 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第九节 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第九节 来意不诚,退回原处煮云法师著到了大香会期间,前寺香客进香献烛之多,真是可以开设一间香烛店。虽然佛前烛台不少,可是大批香客涌进来的时候,还是无法应付,这支烛刚插上去,那支烛又送了来,只有把未点完的烛拿下来,换上新来的烛,如此不断的掉换下来的剩烛,每天都有好几百斤之多。尤其是..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