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的人生宇宙

缘起 的人生宇宙

第十四课 缘起的人生宇宙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例外;所以因缘所生起,就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就叫这定律为〈缘 起〉。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连的关系网。好像花园里的一棵树,要靠种子水分土壤种种因缘 ,才能够生起存在,这叫〈缘 起〉。其实生长这棵树的种子水土等..
八正道

八正道

第十八课 八正道佛陀教人修行的方法,主要是八正道,也就是八种正当的人生大道。一、正见:对人生的真理,要有正确的认识,正当的看法。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正思惟:根据佛陀指示的真理,作纯正善良的思想,不想一切不好的事情。三、正语:说真实的、有益的语言;不说谎,不骂人,不挑拨是..
因果业报

因果业报

第十五课 因果业报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一粒瓜种,种下地里,没有意外的损碍,总 有一天会抽芽长大,而开花结果的;而且所 结的果子,一定是瓜,不会是豆。这种道理,叫做〈因果〉。我们的思想行为,也是一样。只要曾经做过,不问是善是恶,总都是要获得他应得的后果。譬如我们做了一件利益..
佛教徒的三种类型

佛教徒的三种类型

第二十三课 佛教徒的三种类型佛教是一切人类 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 、什么阶级 的人,都可以信仰佛教,学习佛法;但因人们的个与志趣 ,各各不同,佛陀为了要适应这各种不同的个性,也就开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依这法门去实行 ,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教徒 。有一种人,听了佛法,相信因果的道理,知..
十善

十善

第十三课 十善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十善是:一、不杀 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镇恚; 十、不邪见。前三种是属于身体的好行为,叫〈身三善业〉;不杀 生、不偷盗和不邪淫的内容,与..
如影随形的业力

如影随形的业力

第十六课 如影随形的业力一天晚上,月亮光辉 ,有个父亲带着儿子,出去做贼;父亲到人家屋子里去偷东西,叫儿子在外面把风;得手后,赶快拉了儿子就跑。跑了一段路 ,儿子忽然惊叫起来:爸爸!有人追来了!在那里?父亲急问。哪!你看!儿子指着爸爸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说 。这个小朋友很天真,他说..
合群的修养

合群的修养

第十九课 合群的修养人类是合群生活的,所以个人与大众之间,必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社会才会进步。但是,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必须个人健全,才能促使社会的进步;因此,个人的合群修养,便成为健全社会的基本条件了。佛陀曾经说过〈四摄〉的法门,就是指示我们合群的修养,即:1。布施;2。爱语;3..
修习六度

修习六度

第二十二课 修习六度修习菩萨乘法,主要是修习六度,即: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一、布施:布施是种福田:拿财物去供养父母、师长、出家修行的人,印佛经,建佛寺,这是种福在可尊的〈 敬田〉里;拿财物去救济贫病、孤独、残废、灾荒,以及兴办一切慈善事业,这是种福..
汉明帝的梦

汉明帝的梦

第二十七课 汉明帝的梦中国东汉时代有一位爱人民的好皇帝,叫做明帝。汉明帝于公元五八年做皇帝,登位后第七年,有一天晚上,他做一个离奇的梦:梦见一位金色的人,身材高大,头上有白色的圆光,从空中而来,自由自在地在宫殿上面飞行 。第二天早上,汉明帝把梦中所见,提出来和一班大臣讨论 ,有一位..
阿育王提倡佛教

阿育王提倡佛教

第二十五课 阿育王提倡佛教佛陀涅槃后二百多年,中印度摩竭陀国出了一位阿育王,非常勇敢,常打胜战;但却非常残忍,喜欢杀 人;后来,他受了一位高僧的感化,觉悟到战争的惨酷,因而皈依佛教,弃恶从善。觉悟后的阿育王,他深深地感觉到:武力的征服,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要使每个人都能沐浴佛化,思想..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