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广德性,力行好事

充广德性,力行好事

宋朝的廖德明,是朱熹的弟子。他年轻时,梦到自己带着刺刀进入一座庙堂。看门人从他的衣袖中,索出刺刀,发现上面写着「宣教郎廖某某人!」后来,他登第,果然当了宣教郎,主管福建一带。德明想到从前的梦,恐怕做官只能做到宣教郎,不想起程。他请教朱熹,朱熹指着桌上的东西说:「人跟器物不同,例如..
贾似道误国亡身

贾似道误国亡身

宋朝对大臣过于宽厚,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是出了名的。南宋末年的贾似道,专权误国,在蒙古大军的进逼下,不惜用重金买通蒙古人,求其不要进兵;对内则报喜不报忧,将前线军情全部隐瞒下来,坐视战略重镇襄阳失陷,蒙古军长驱直入。纸包不住火,贾似道无法继续隐瞒,只好亲自率军出战。一战不利,..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了喂狗。”母亲说:“夫君,您不要这么说,杀人天理不容,毕竟是我们的孩子,等她长到能自理生活时赶出去就可以了。”丈夫思虑再三也同意了。..
虚荣是一杯杀死快乐的毒酒

虚荣是一杯杀死快乐的毒酒

虚荣是一杯杀死快乐的毒酒 很多人为了皇冠为了杂草甚至为了一些虚无飘渺的荣誉,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快乐甚至生命!由此看来,虚荣不仅仅是一杯杀死快乐的毒酒,甚至还是一剂扼杀掉生命的毒药。 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是外国的,一个是中国的。 外国的出自希腊的《伊利亚特》。讲的是特洛伊..
隐蔽己德,婉拒他谢

隐蔽己德,婉拒他谢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的进士蒋畹仙,恰好寄住在昆山周明远的家中。那一年发生大饥荒,夫妻父子无法相顾。有一位郭先生将要把妻子卖掉,而被她手里抱的孩子所妨碍,郭先生对孩子说:「你自个儿去逃生吧!」于是,郭先生就把孩子放在道路旁。蒋畹仙看了,非常不忍心,说:「怎么为了维生而让家人离散呢?」..
恶语之害

恶语之害

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只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 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
火烧功德林

火烧功德林

自古以来修炼人都把发火,气恨视为修炼者之大忌。从常人的角度看,人行善事做好事称为积德;而站在修炼者的基点来看则叫做积功德。如果修炼者不让人说,一说就发火时就会丧失掉自己的功德,故而称为火烧功德林。古时有一位修炼人叫赵通,其它方面修的都比较好,就是遇事好发火,为此也很苦恼。赵通为了..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在正面,幸福与快乐就会被转到反面;当你把幸福与快乐放在正面的时候,不幸与痛苦也就离开了你的视线。 一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
灭佛果报数则

灭佛果报数则

孙皓:污佛遭报 忏悔减罪 三国时期的东吴,自高僧康僧会祈降舍利,感应祥瑞震撼孙权,为之建寺后(因是佛法在南方初始,故名建初寺),佛法便在南方大盛。历数主至末代皇帝孙皓即位,性情暴虐,法令苛酷,导致人民痛苦。孙皓下令废弃淫祠滥祀,此举波及佛寺,眼见佛法凌夷,在劫难逃。诸大臣遂向孙皓进..
不知道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圆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军队风纪不好,大家就吓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缘德禅师端坐法堂不动。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连瞧一眼都不肯,曹翰英雄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非常生气的说道:“我的军队路过此间,只想借宿贵寺,让士兵们休息一下,为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