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禅师与苏东坡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

宋代文人苏东坡,才华洋溢,堪称文坛上的奇葩。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佔尽上风。苏东坡心里总觉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让佛印下不了台。一天,两人相对坐禅。苏东坡一时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
佛教公案  怀珠求乞

佛教公案 怀珠求乞

有一个贫穷的人,穷得无以为生,不得已只好到城里投奔有钱的亲戚。这位亲戚不仅富甲天下,并且高官厚爵,深受国王的倚重,最难得的是他宅心仁慈,乐以助人。亲戚看到穷人来依靠他,叫仆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款待穷人。两人把盏言欢,畅谈别后状况。穷人几个月以来不曾吃到如此的美味佳肴,酒大口大口..
佛教公案  福慧双修

佛教公案 福慧双修

罗汉托空钵 修慧不修福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陀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律,多有毁犯。后来哥哥往生之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变成了象王。因为这..
佛教公案  云光和尚未证言证 果报惊人转世为牛

佛教公案 云光和尚未证言证 果报惊人转世为牛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或王公大臣们信奉佛教,其中梁武帝(464-549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虔信佛教,还曾多次舍身出家,并拜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志公和尚(宝志禅师) 是位高僧,有五眼六通,对前因后果一一明了。皇后郗徽(467—499年)性格爱妒忌,虽然没有生儿子,但也不准萧衍纳妾。永元元年..
佛教公案 | 一心虔诚,因小果大

佛教公案 | 一心虔诚,因小果大

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罚五百银钱。」大家见了法令,都舍不得这五百银钱,所以当佛与弟子们一入城,家家户户都赶紧关上门。..
文殊菩萨与文喜禅师

文殊菩萨与文喜禅师

文喜禅师往五台山,朝礼华严寺。在金刚窟,文喜禅师碰到一位老翁,正牵着一头牛而行。那位老翁邀请文喜禅师到寺里坐一坐。刚进寺门,老翁便呼「均提」,随即有一位童子应声而出。老翁放下牛,引文喜禅师升堂就座。只见堂宇皆金色晃耀。老翁自於禅床上踞坐,然后指着一个綉墩,命文喜禅师坐在上面。老翁..
佛教公案:积宝成山的国王布施后大获法益

佛教公案:积宝成山的国王布施后大获法益

【编者按】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布施度悭贪..
学佛修行当知 闻法的殊胜之益

学佛修行当知 闻法的殊胜之益

释迦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金缕衣去供养众僧。姨妈就认为,这件金缕衣是特地为佛陀做的而舍不得,佛陀就解释说:“ 因为众僧的福田广大无边,为了使您的布施得到广大功德,所以我才劝您这样做,况且您如此做,就等于供养我了。”姨妈就拿金缕衣去供养众僧,但没人敢接受..
释迦牟尼佛开示 离垢的公案

释迦牟尼佛开示 离垢的公案

古时候有一个没兄没弟的人,小时候父母都很疼爱他,期望他学有所成,做个有用的人。父母把他带到书塾,亲近良师益友,好让他学学读书写字,以及做人的道理,但是他却憍慢懒惰,毫不用心学习。早上学的,晚上就忘了,从来不加以温习,因此学了好几年,也没学到什么!父母只好叫他回家工作,治理家产。但..
六祖公案 | 仁者心动(五)

六祖公案 | 仁者心动(五)

仁者心动隐身十余年后,惠能见因缘成熟,决定出山弘法。当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时,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时有微风吹动经幡,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惠能即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句话折服了在场的僧众。印宗法师觉得惠能非平凡之辈,便请他到禅堂探问深义。惠能即拿出衣钵,表明自己..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