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法的传播

印度佛法的传播

中级课题(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传播佛灭度后,印度佛法的传播,可以作为三期来观察,每一期为时约五百年,过此一千五百年后,佛教在印度也就衰微了。第一期称小行大隐时期佛灭后,除上座与大众二..
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

中级课题(四十) 五浊恶世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 (1),佛经称为五浊恶世。所谓五浊即是劫浊 KALPA(2)、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观处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一、劫浊 ─ ─ 劫本..
乐的追求

乐的追求

中级课题(三十一) 乐的追求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人人都想追求上天堂,谁愿意走入地狱?可见人是喜欢乐的,不喜欢苦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我们平常碰..
业力的因果律

业力的因果律

中级课题(二十七) 业力的因果律「业」这个字,巴利文叫迦马 (KAMMA),就是行为或造作的意思。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而一切善或恶的行为,都可以构成业。换句话说..
菩萨与六度

菩萨与六度

中级课题(三十二) 菩萨与六度菩萨,印度话原来称菩提萨陀 BODHISATTA,菩提是觉悟义,萨陀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菩萨不但是自己希望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一切..
选择题

选择题

附录(四) 选择题1.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A)五四三 (B)五九四(C)五八八 (D)六二三2. 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历_。(A)四月十五日 (B)四月八日(C)五月月圆日 (D)月圆日3. 佛教成立于佛_时,..
释迦太子诞生

释迦太子诞生

初级课题(一) 释迦太子诞生释迦牟尼SAKYAMUNI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SHUDDHODANA,是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MAYA夫人,是拘利KOLI国的公主,为..
缘起的人生宇宙

缘起的人生宇宙

中级课题(二十九) 缘起的人生宇宙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能够例外,佛就叫这定律为「缘起」。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连之网。如象花园里的木棵树,要靠种子水分壤种种因缘,..
四摄法

四摄法

中级课题(三十六) 四摄法菩萨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属利他,所以须修习四摄的法门。一、布施摄 :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是最联络感情的。有了..
声闻乘简释

声闻乘简释

初级课题(二十二) 声闻乘简释佛陀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因为乔陈如等五人,由听佛说四谛法的声音而悟道的,叫做「声闻」。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总称为「声闻乘」。「乘」运载的意义,即是把众..
三十七道品(中)

三十七道品(中)

中级课题(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又称四正胜,策励身口意之中,以此为最胜,即一已生的恶心恶行,急令断除;二未生的恶心恶行,勿念生起;三已生的善心善行,速令增长;四未生的善心善..
太子出家

太子出家

初级课题(三) 太子出家悉达多太子,对当时印度的四阶级 (1),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着:「有甚么办法,使他们过着自由平等的生活?」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着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
三十七道品(上)

三十七道品(上)

中级课题(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上)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一) 身念处 ─ ─ 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

中级课题(三十五) 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是其..
太子幼年及少年时代

太子幼年及少年时代

初级课题(二) 太子幼年及少年时代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波提 MAHAPRAJAPATI,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中级课题(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佛教中心教理,即三法印。佛为钝根的小乘人,多说三法印,因机宜的不同,故有浅深略广的说法。所谓「印」即「印定」义。佛法真理,可以依「三法印」印定..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中级课题(三十) 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此,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历与佛旗

佛历与佛旗

初级课题(九) 佛历与佛旗世界佛教友谊会于公元一九五○年,在斯利兰迦 SRI LANKA 哥伦坡 COLOMBO 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关于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岁史实。因为南传与北..
六根本烦恼

六根本烦恼

初级课题(二十) 六根本烦恼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 贪 ─ ─ 是贪爱,贪恋,贪着。对于五欲 (1) 过分追求,..
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

中级课题(三十七) 四弘誓愿菩萨初发心修学佛法,以发愿为成佛根本。愿有通别之分;通愿就是四弘誓愿,是每一位学佛者都应发的。别愿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是学佛者个别而发的。愿是凡夫趋向佛..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