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哲学概论

佛法哲学概论

佛教的法典很繁复,佛陀的思想更深广,为了教外学者,远离「迷信」的障碍,今以哲学的方式,来介绍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概论及其道理与方法。首先,介绍释迦牟尼的家世,以及当时他的思想起源;继而推展至他的全部思想体系,和他遗留后人的学术功德,使得教外学者,对释迦牟尼佛之所以为佛陀的进一步认识。释迦牟尼..
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白云禅师著述云何安身立命?安身,如何定位自己,将依于所扮演的角色,而安份地把现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尽心尽力的诠释,表现出规规矩矩的模样来;如果,更能从角色的内涵,培养依佛陀所教,依佛陀之法的甚深修养;那末,便可以称得上安身了!立命,任听所谓的命中注定,即凡俗者沦落未知..
待己待人

待己待人

待己待人白云禅师著述世俗的说法,是:损人利己、一说不应该,一说情有可原。利人损己、一说烂好人,一说仁慈贤圣。损人损己、无异是莫明其妙。利人利己、应该是道德修养。佛法中的理念如何呢!是世俗人,是众生相。若以学佛者而言,当知:不伤害他人,莫忘了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是以广结善缘而言,..
慈悲喜舍的要领

慈悲喜舍的要领

慈悲喜舍的要领白云禅师著述众生要慈悲,行者须喜舍。欲大慈大悲,得受苦受难。修学菩萨行道,当习菩萨心性;基于菩萨的成就,首在没有自我,意念中但有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有所谓:众生有病我亦病,众生有苦我难安。因此,为众生拔苦与乐,行大慈大悲,唯有落实大喜大舍;否则,如何肯定是菩萨行道,..
佛陀-老禅师的话

佛陀-老禅师的话

佛陀白云禅师著述佛陀一词,在梵语中的意义,最简明的说法,应该是:觉悟的智者。即所谓:觉烦恼不害,可以转变成道;智事理不惑,可以彻底分明。因此,佛陀的法义,乃是以圆满的智慧,而证究竟的觉悟。不过,依名相而言,佛陀一词,乃是以成就了的境界而言,亦如典籍中所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
修养即是调适

修养即是调适

修养即是调适白云禅师著述众所周知:有耕耘,才有收获。但是,于知的领域中,往往是畏于耕耘,乐于收获;就像是日常生活,任谁都乐于较好的生活,住于享受之中;可是,有几人愿意思量,较好的生活享受,来自多少付出以后,才能获得的报酬!因此,恶于耕耘,好于收获,形成了时下的社会问题。佛法中谈正..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