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今佛道论衡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唐西明寺释氏 大唐高祖问僧形服利益事一 高祖幸国学统集三教问道是佛师事二 道士李仲卿着论毁佛琳师抗辩事三 大宗勅道先佛后僧等上谏事四 皇大子集三教学者详论事五 辛中舍着..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序曰。正法弘护其唯在人。故佛未降灵。法存而莫显。僧初不至。徒闻而岂传。是知事理因循义非沉隐。所以四依三品人依厥初。住法两现毕资圣力。致使..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二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二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法义篇第四之五 众生佛不相异义(南齐沉约字休文) 六道相续作佛义(沉约) 因缘义(沉约) 形神义(沉约) 神不灭义(沉约) 难范缜神灭义(沉约) 因缘无性论 陈..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三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三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僧行篇第五序曰。夫论僧者六和为体。谓戒见利及三业也。是以道洽幽明。德通贤圣。开物成务则福被人天。导解律仪则化垂空有并由式敬六和扬明三宝。内荡..

辩正论

辩正论卷第四唐沙门释法琳撰十代奉佛篇下 大唐高祖太武皇帝 大唐今上皇帝 魏大丞相勃海王 魏侍中太保司徒公广阳懿烈王 广阳忠武王 魏司徒广阳王 广阳文献王 魏相国高王 汝南王 魏宜都王 魏上党..

辩正论

辩正论卷第六唐沙门释法琳撰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内九箴篇第六气为道本篇第七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信度。矜白鸟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争辉日月。乃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余慨其无..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四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四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僧行篇第五之二 沙汰僧徒诏(宋武帝) 褒扬僧德诏(七首)(元魏孝文帝) 述僧中食论(南齐沉休文) 述僧设会论(沉休文) 议沙汰僧诏(并答 北齐文宣帝) 吊道澄..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五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五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僧行篇第五之三 福田论 隋沙门释彦琮 问出家损益诏(并对) 唐高祖 出沙汰佛道诏 同上 令道士在僧前诏(并表) 唐太宗 议沙门敬三大诏(并议状表启论) 今上..

镡津文集卷第二

镡津文集卷第二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中广原教叙曰。余昔以五戒十善。通儒之五常为原教。急欲解当世儒者之訾佛。若吾圣人为教之大本。虽概见而未暇尽言。欲待别为书广之。原教传之七年。..

镡津文集卷第三

镡津文集卷第三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下孝论叙曰。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着明于天下。盖亦吾徒不能张之。而吾尝慨然甚愧。念七龄之时。吾先子方启手足。即命之出家..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六

广弘明集慈济篇序卷第二十六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若夫慈济之道终古式瞻。厚命之方由来所重。故蠢蠢怀生喁喁哨类。莫不重形爱命憎生恶死。即事可覩岂待言乎。然有性涉昏明情含嗜慾。明者恕己为..

镡津文集卷第四

镡津文集卷第四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皇极论天下同之之谓大公。天下中正之谓皇极。中正所以同万物之心也。非中正所以离万物之心也。离之则天下乱也。同之则天下治也。善为天下者。必先持皇极而..

镡津文集卷第五

镡津文集卷第五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论原礼乐礼王道之始也。乐王道之终也。非礼无以举行。非乐无以着成。故礼乐者王道所以倚而生成者也。礼者因人情而制中。王者因礼而为政。政乃因礼乐而明效..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七

广弘明集诫功篇序第二十七卷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夫群生所以久流转生死海者。良由无戒德之舟艥者也。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截风涛远登彼岸者。无此理也。故正教虽多一戒而为行本。其由出..

镡津文集卷第六

镡津文集卷第六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论原问兵客以论兵问。而叟愀然曰。何是问之相属也。叟野人也。安知兵乎。客曰。谓子其学兼儒。儒之道具于文武。兵也者武之效也。不知兵孰谓之道。曰道也者..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八

广弘明集启福篇序卷第二十八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

镡津文集卷第七

镡津文集卷第七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论原中正物理得所谓之中。天下不欺谓之正。适中则天下无过事也。履正则天下无乱人也。中正也者王道之本也。仁义道德之纪也。人以强弱爱恶乱其伦。而圣人作..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九

广弘明集统归篇序卷第二十九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广弘明者。言其弘护法网开明于有识也。自上九篇随时布现筹度理路。其缘颇悉。然于志之所之。未备详覩。如不陈列颂声何寄。故次编之殷鉴遐迩。..

镡津文集卷第八

镡津文集卷第八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杂着(六篇)逍遥篇天地均乎功。万物均乎生。日月均乎明。四时均乎行。生生之道同。然而所以为生奚一。谓功不殊。谓生不异。谓明不两。谓行不各。使皆任其自..

镡津文集卷第九

镡津文集卷第九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再书上 仁宗皇帝十二月日。杭州灵隐寺永安兰若沙门赐紫臣僧某。谨昧死上书 皇帝陛下。臣闻事天者必因于山。事地者必因于泽。然所因高深则所事者易至也。若..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